320 前方是末日?(第 2/4 页)
另一个问题是a、c两国根深蒂固的高科技合作困境。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太空层面的主导权叠加上去。
a国无法直接从c国获得电磁轨道发射器的全套技术资料,依靠西中洲发射器和建设资料进行逆向工程,再辅以本土的研究,掌握并学会建造,需要时间。
到这个时间,他们的电磁轨道发射器才开建。
评论家多数认为,该发射器来不及满载使用。
看起来c国那边发射器发展的平稳顺当,其实里面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6米口径发射器的瞬间负载,比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工业型城市还多些,同时为确保发射器本身安全,要在发射前一段时间加电。
另外配合发射器的物流,也不是说发射器一落地,订单一下大家就都行了,至少需要数个月去协调各厂商的生产和物流。
不含c国,全球电磁轨道发射器效率推进最快的,是are。
按近地轨道日均投送量为计算标准,are发射器上月较前月仍然有15%的运力增幅,根据相关机构分析,大概至少一年的时间,日均运力才会接近峰值。
a国即使强点,八到十个月总是要的。
以最近几个月的工业品供应变化推演,届时火箭零部件采购都会出问题。
相关困境,a国发射器从业人员也不是不明白,但没办法。
资本驱动要看到利润才有行动,怪兽危机结果不明朗的前期,超导体、电磁火箭/发射井都没有充足的资金推进,一定会慢一步。
行星另一面,c国正在准备太空人系统的最后一个大动作,未来空间站升轨。
未来空间站现在距离地表高度约六百公里,原计划不打算在地表生产体系崩溃前升轨。
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