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全球震动(第 2/4 页)
现代数学,人数很难代表什么,不过以超算为辅助工具验证外星知识,人多势众就能代表生产力和准确性。
关于外星书籍的电子盗版版,早些时候通过自身渠道购买,或从别家拷贝,大家都已经拿到手。
早先几天也只是几个比较闲的教授抽空翻翻,然后就惊动了院士,接下来其他学校组织研讨时,这边学科带头人们已经进入久违的海绵模式。
e国第三次接触事件爆发,这些最聪明的大脑立刻意识到危机有多近,转入废寝忘食模式。
这时有好事者把好些退休院士给搬出来了。
院士是终生荣誉,退休了也是院士,大部分院士退休后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会被返聘教学或其他机构职务,也有一部分身体垮了,不得已只能回家养花种草。
数学非常考验大脑,一个人脑子最强的时候在四十岁上下,之后开始衰退,数学家也无法突破自然规律,退休院士当然不会比在职院士更强,只能说他们在自己的细分领域有些小技巧是年轻人无法领会的。
这次把老院士们搬出来,倒不是为了让他们再熬夜,而是要借他们的声望人脉做些组织工作。
院士的学生不一定多,不过从大脑来看那都是人类之光,老院士们教过的学生更多些,部分在职院士也是他们的学生,由他们来组织,气氛会更和谐点。
一个外星知识数学攻关课题项目,在几天内被弄出来,中间经过集中内部讨论,科学院所辖各大学按数学学院学科偏向分配任务。
什么?手上有研究任务?正在写重要论文?
全、部、放、下!
大大小小的院士,通过学生、子孙、友人以及涉密渠道,已经对《星球战略》和怪兽有一定了解,并真正意识到如果土球不能借此实现科技飞跃,其结果对整个人类是灾难性的。
科学院算中层,他们要大家放下手中一切,专心投入外星知识的解析,也许还有人心怀不满。
但几乎是同时,科学院所属国家部门突然下来一笔专项拨款,用于支持科学院对外星知识的验证工作,并将其列为未来几年的重点,再往后是否还要做重点,还是回到科学院组织研讨决定,或许那时候还要看怪兽的脸色。
科学家也是人,虽然他们要比普通人更为理想化一些,但有充足的项目资金,还是能让人更有心气。
一个真正强力且庞大的科研巨头在专项资金的推动下快速运转起来,效率之高让人乍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