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反对(第 3/4 页)
冬官府无奈地说,关于这个,主要还是制造局少。
朝廷生产丝绸,基本就是赏赐给诸侯和大臣,文皇帝不愿意于民争利,所以制造局就只有几处。
“那么民间呢?”
“民间臣等就不知道了,不过向来也不多,也就两百万匹,这民间工坊,要织丝绸,必须购买桑田,然后还有织造机,还有工人,这都是一大笔开销。”
圣人说这个还是太少了,而且桑树可以种在田坎上面,养桑倒是不用抽,生丝的话,天下倒是可以富足。至于织造局,圣人想了想,询问冬官府,朝廷若是多开设织造局如何
冬官府说这个不太好,因为朝廷买生丝都是半价的,而且为了避免亏空,织造局不用上缴税,若是大量织造的话,那么民间的作坊,都会被朝廷的官局给击垮。
冬官府的人说到这里,最后提醒圣人,这是文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鼓励民间织造呢?”
冬官府劝谏圣人,若是这样的话,农民个个都去工坊,或者去养蚕了,那么谁来种田地,谁来养这两万万子民。
圣人说了雅妃给的意见,从南国买粮食。
冬官府也阻止了,这粮食可是国家命脉,若是从南国买,到时候南国有了异心,不给朝廷粮食,到那时候朝廷又应该怎么办。这命脉握在敌人手中,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圣人见今天的朝议没有结果,对着众位大臣说:“按照诸位卿家的意思,朕想要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做了。”
众臣工跪倒在地,大司农继续出来和稀泥说:“圣人,这要变更祖制,需要慎重。臣等不是不希望变,而是要将其中利害关系查明,趋利避害,不能让圣人留下万世之骂名。”
“诸位卿家,自古以来,就没有完美的法子,你们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退朝之后,六官府人员,将这两日所议,写成折子,朕不愿意只看到利害关系,而是要看到补救之法。退朝。”
圣人气愤地回到勤政阁,他觉得十分憋屈,自己想要做什么,这些朝臣都有理由来挤兑自己。
这时候平妃到了勤政阁,对着圣人说:“圣人,何须生气呢?大臣们都是为了大虞朝好,尤其是地官府的人员,他们都是世家子弟,他们能够不为自身出发,反对丁银,可见他们爱朝廷远胜于爱自己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