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八章 在水一方(第 2/4 页)

    吓得董相林一激灵,对着送信过来的竹青说道,请转告你家小姐,必定让吕姑娘满意。

    为了避免出了岔子,他董大少亲自走一趟也没什么,正好出去会会几位好友。

    只要她吕关雎不上门提亲,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从小到大,他董大少爷为这女魔头办的事儿还少了?黑锅也不少背。

    送完信,他就准备去醉仙居与另外两个背锅侠说一说女魔头给人悄悄送信这事儿。

    这才几天,就让自己帮忙送了两封信,看来坊间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自己可要与那两位好兄弟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

    许一白可是跟他说过,听说城中松竹馆近日来了位新的头牌,叫作柳薇薇。

    而柳元卿更是一脸傲娇,说是自己本家,五百年前兴许是一家呢,咱们都已经束发,是可以去喝喝花酒的,去给我那本家捧个钱场。

    三人不是普通人家子弟,几番打听,便是知晓,那柳薇薇来自扬州,师传大晋王朝名伶柳潇潇。

    这柳潇潇乃扬州人士,原本是个可怜的贫家女子,年幼之时便家破人亡,与很多孤苦伶仃的孩子一样,她在街上插根稗草,只为能吃上一口饭。

    后来有人带走了她,八年之后,扬州城出现了一个名伶,名叫柳潇潇。

    说来也怪,在吕府没有亲口否了那桩早些年酒桌上定下的娃娃亲,他董相林不知为何,还真没有胆子去松竹馆喝上一口花酒。

    许一白和柳元卿可就很不讲兄弟义气,说得好听,他们先去探探路,可回来跟他董相林聊天的时候,话语间全是你还是个小孩子,我们说的你都不懂的那种神色。

    说得董相林心痒痒,恨得牙根疼。

    没去过松竹馆,如何在圈子中立足?

    如上次那般,吕关雎依然一人来到城北白沙湖。

    此时大约辰时三刻,城中大多数人家也是刚刚用完朝食,家住白沙湖附近的人,得了闲的便来湖边散步,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忙于生计,哪有如此空闲欣赏这湖光山色。

    湖面如镜,水中映出一个晴好的蓝天,吕关雎又登上了一只湖边孤舟。

    开了张的老舟子也刚刚是在舟子上用完了早饭,正坐在船头闲坐。

    老舟子天明便来到了湖边,洒下两网,捕些鱼虾,由家中过来送饭的儿子和婆娘带走去卖,他留在湖边撑船,挣些额外银两。

    这买卖,老舟子做得,他儿子做不得,不是他儿子懒散,而是客人不喜。

    泛舟游湖,多是成双入对之人,一位年迈寡言的老舟子,更加让人放心一些。

    老舟子不识得将军之女,不过这男子衣着的女子,他还是一眼认出来了。

    他撑船多年,少有一人乘船去湖心赏景的,况且只是在舟中静坐,不去赏景,更是少见。

    登船便是客,给了银钱只管撑船便是,这便是老舟子的生意经,至于他的船上今日上过什么客人,做了哪些事情,他归家后从不与家中人讲。

    在家中,多是婆娘与他说些邻里长短,鸡毛蒜皮的琐事。

    儿子与他一样,不善言辞,多是赶上年节时候,陪爹爹喝上二两浊酒之后,话能多些。

    好在儿媳懂事,与婆婆能多说上几句,家中便热闹些。

    还没能抱上孙子的老舟子起身迎客。

    长篙没入水中,老舟子用力一撑,不算大的孤舟便划破水面,离开岸边,吕关雎在船舱中静坐。

    每天打完鱼之后,老舟子都很细心的把自己的老伙计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点上一根自己用山上艾草制作的熏香,既有驱蚊之功效,又能让渔船的味道,能更清香一些。

    到了湖中,老舟子询问了客人之后,便把船停在山阴背光处,长篙横于船头,老舟子以钓消磨时光。

    拿起放在船上的竹制鱼竿,挂上饵之后,抛竿入水,老舟子静坐船头。

    细细的麻制鱼线,连接了湖里湖外两个世界,也连接了人与鱼的世界。

    吕关雎盘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便走出船舱,站在渔船的另一端,看向湖边。

    鱼篓中已经有了两条收获的老舟子看向客人,吕关雎对那张满是沟壑的脸说了声,您继续,有事我招呼您。

    出门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元夕便把自己的授课任务托与孔礼祥师兄弟三人,加上成云德也与三人打过招呼。三人知道元夕与成是非要出门许久,便应承下来。元夕跟成云德提出,把自己出门这段时日的所得匀给三人,三人意外之余便顺着师父的意思没有推却。

    按照成云德的意思,单凭元夕给武馆提供一套新的拳法与枪法,就值得武馆多给元夕一年俸银,元夕给拒绝了。

    元夕的道理很简答,我觉得我没亏。

    可能在元夕眼里,这是他心中的公平交换,而在成云德心中,他是记下了元夕的这份人情。

    有些时候的人情往来便是你家娶妻我送上贺礼,我家添丁,你来恭喜。

    这礼便成了另外一种礼,一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礼。

    可还有一种礼,便是情谊。

    人们常说谈钱伤感情,

    却又有人说,亲兄弟,明算账。

    这情义二字,又如何能算得清,但凡去算了的,也是白费心一场,因为这些情谊,早在算的过程中,给算得一干二净。

    在元夕成长过程中,山居士曾经跟他说过。

    万事万物,人们为何要去衡量一二,不过是为了得与失二字。

    可是真的不需要计较么?是需要的,很需要的,因为不去衡量,便很难在交与换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所谓的公平。

    而这种衡量带来的公平,恰恰是人们在长此以往的交换活动的衍生品,是人们共识之所在。

    讲到这里,山居士提及了一位帝王,始皇帝。

    单说这位一统天下,下令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便是对后世莫大的功绩。

    山居士并未在元夕面前说自己对那位帝王的评价。

    只是对元夕说道,大多数人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多习惯于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参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神话之后 志怪书 五仙门 武圣!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玄鉴仙族 过河卒 剑啸灵霄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你们修仙,我种田 叩问仙道 仙人消失之后 山河志异 修仙琐录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最多阅读 剑来 武圣! 彼岸之主 中州录 为龙之道 左冷禅 九阴九阳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卧虎藏龙 过河卒 志怪书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神话之后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青衿问道 逆仙 阵问长生 仙父 纨绔女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