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翡翠原石之旅 第四十三章:无阳不看玉!(第 3/4 页)
学无止境啊,谁敢说自己真的能把翡翠看透呢?
自己已经算是在相玉界颇有成就了,但还是不敢说对翡翠了解,只能谈得上略懂!
外人都认为自己能看清翡翠,只有自己明白,这是把翡翠的内部的风险压到最低,无论怎样都比别人多那么一点胜算,而这玩意根本就没人敢言百分百看透!
相玉是一门严谨的学术,种水色地裂,哪个环节只要差那么一点,最终就会满盘皆输。
知道得越多,才会发现自己越无知!
只是这点,无法向外人道也!
“师傅,这个水头有没具体的划分啊?”
杨昊的问话把刘一眼的思绪拉了回来。
“有的!”
刘一眼转身在铁架上,拿出五块片料,放到桌面上,依次排开。
“透明度是指翡翠的透光程度,标准是将翡翠的透明度分为五个级别: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
“师傅,就是这五块片料的样子吗?”
“是的,就是字面理解的意思,很好记!”
“这块绝大多数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清楚可见的属于透明。”
“这块大多数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可见的是亚透明。”
“而这块部份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尚可见的是半透明。”
“这块少量光线可以透射进翡翠内部,翡翠内部特征模糊可见的属于微透明。”
“最后这块光线无法射入翡翠内部,翡翠内部特征不可见的就是不透明。”
刘一眼边介绍边把所属的片料往前推一下。
陈松好奇问道:“那……刘师傅,属于原石的翡翠,水头又是怎么分?”
毕竟原石可看不像切开后的翡翠那样能直观看出透明的程度啊!
“原石是无法准确的看见翡翠的质地,但可以根据强光手电筒的光晕来度量翡翠水头的好坏,简称就是有几分水,一般分为一到三分,三分水最透明,一分水即透光深度约为3毫米,二分水的透光度深度约为6毫米,三分水的透光度深度约为9毫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