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鲨鱼没了,比基尼也没了!(第 2/4 页)
而陈松并不知道他随手指出的两块原石在赌石圈引起了多大的震动,此时的他正在公园里看人下象棋。
象棋作为华夏国益智类游戏,历史悠久,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至今在学术界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说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说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说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说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说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法。
从历史角度来说,象棋与春秋时期的兵制正好符合,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
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与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
而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
他融合了各时期的象棋特征,以春秋战国的为主,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
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车、马、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
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
而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保留周朝时的军队基本编制“伍”,就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在公园一棵茂盛的古树下的石桌旁,陈松和挤满的人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着棋盘。
炎热的夏天,顶着烈日观棋,令人衣服都被汗水弄湿,嘴里直冒热气,忍不住用手扇着风,不时有人拉开衣领。
陈松打开公园里的用来接水浇花的水龙头,洗了把脸,才感觉舒爽些。
对弈的是两个退休的老者,两人死死地盯着棋盘,眼中光芒闪烁不定,似乎是在看一件稀有珍品,时而眉头紧锁,思考了半天才把手伸向一颗棋,时而发出得瑟的笑声。
他们的脸上皆是自在悠闲的神情,如同世外之人,身外的热闹根本与他们无关。
在阳光的折射下,游人急促的脚步带起细微的尘土,落进他们手边的茶杯,却丝毫未觉。
“哎呀,又输了,都说让你跳马,你不听,非要走车,这下输了吧。”
旁边围观的一个身穿格子衣服的老大爷对执红子的老者不满地道。
“怎么样,服不服!”
对面执黑子的老者一脸的得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再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