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对于蔡邕的安排(第 3/3 页)
”我也想,我时时刻刻都想,但是我知道只有我活着,我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我必须离开洛阳,我会离开这片接下来十分混乱的土地,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回到洛阳再接管洛阳,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这太学究竟是办与不办?又是怎么办?谁来办?这都是一个问题,我希望到时候蔡公可以来帮我,帮我筹建太学,如此的话,那么太学的书库,也便全由蔡公。”
听到刘哲的这番话之后,蔡邕感觉到了十分的羞愧。
毕竟这段时间刘哲什么也没有做,坐视朝堂混乱,并且如今还想要出洛阳,外面的风言风语难免传到蔡邕的耳中,蔡邕也因此对刘哲产生了一些怀疑,蔡邕的心中也是想过刘哲究竟想干什么,但是眼下都明白了。
刘哲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也并不是没有慷慨赴死的决心,而是他远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想得更远,知道的更多,安排的也更周全,他想要为汉室做的也更多。
想到这里,蔡邕的心中感到越发的羞愧难当。
看到蔡邕的眼神之后,刘哲又怎么会不明白蔡邕的心理。
他也不是没有听见过外面的风言风语,但是刘哲还是决定不管。
毕竟很多时候,事情都是对比的。
比如有一天忽然有人告诉你说你邻居是一个好人,你兴许会感叹,但是却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是同样如果有一天有人来告诉你,你那个平日里十分吝啬,十分小气,有些懒散,并且无所事事的邻居,其实是一个好人,他是为大汉的疆土奋战过的老兵,并且断了一条胳膊,吝啬也不过是因为他想要把自己的钱捐给其他人。
这样的话还会没有感觉吗?
所以说在刘哲看来,有些时候,有些人在传自己的坏话,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反转,要比一路顺风来的痛快得多。
不光如此,只要多多经历这样几次的反转,哪怕以后有人拿出证据来证明刘哲在做些什么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蔡邕想了想后,对着刘哲坚定的点了点头:”睿德,你说的对,慷慨赴死是易,但是活着往往更难,我决定同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