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洛阳往事 第二十三章:思乡(第 2/4 页)
那些穷困的年岁里,中州依旧是那个富饶的中州,北境却是贫寒的北境。
据统计,中州一个城市的粮食堪比整个北境的粮食,北境的人口却足以与中州的人口相媲美。
这般粮食与人口的悬殊差异下,每年下来,北境都会有近两层人口因贫穷而饿死于大街上,饿死于小巷中,无人问津,任其东西。
至于活着的人,也不过能够果腹罢了。
甚至在这一些荒年里,北境各处都发生着人吃人的恶习,场面极其血腥,令人难以直视。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无数流淌着热血的北境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的踏上一条条不归之路,没有回头。
这些人里,有以企图引进中州种植技术,来提升北境粮食产量的北文公。
有以讨伐东方诸侯为名进军中州,挥师南下的北烈公。
更有许久不知名字却为此奋斗一生的诸侯将相,寻常百姓。
可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上,所往者万千,最后成功的,却只有北昭帝雪尘一人。
雪尘生于北境,长于北境,深深的明白北境人所遭受的苦难。
所以在以武平定天下后,曾得一神人相助的他消失五载有余,寻得一冰雪之剑,短时间内解决北境极寒的问题。
后来兽族两次南下,意图侵占中土,野心滔天。
对此,他选择了率军击溃兽族,追击千余里地,与真正的兽族之主,一只祥瑞的神鸟进行了一场长达数日的和谈。
两人和谈的内容却是帝停其前行之步伐,止于烈焰之城,其有生之年,兽族不得踏入人族所在之地一步,人族亦如此,这是其一。
神鸟以烈焰之火,加以帝国八千星魂之石,于洛水河上铸一举世之桥,这是其二。
待帝陨落之日,不得将其剑世袭于子子孙孙,归剑于所得处,葬身以剑旁,这是其三。
正是这三条原则,铸就了整个北昭帝帝国千年的强盛,创造了北境人民直到现在都能够安逸享福的局面。
通过这座举世之桥,无数运粮商在每年秋天会从不远千里的中州而徐徐来,在寒冷贫困的北境各处贩卖着低价收入的粮食,让万千北境之人不会因缺粮之事而饿死。
此乃千古之业,前无之古人,后无之来者,天地之大,堪比者甚少。
感慨完北昭帝之大功后,南宫昊的目光又眺望起了洛水河的那畔。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