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无所畏惧(第 3/4 页)
第一个镜头安排拍三个主演,也算是给予特别的尊重。
都说高仓健背影特别有戏,那必须也得安排上,拍片子多少得迎合观众和评委的预期。
三人表现都很好,鹿野千津对这种无台词表演还是拿手的,完成得也不错。
另外戏份比较重的是聘请高仓健任入殓师的公司老板,同时也是把他带入行的师父,由神野的老艺人出演。
这是个纯粹的绿叶角色,台词虽然不少但始终是陪着推进剧情的。
演艺行当很残酷,许多人没长成主角脸,演技再好也白搭。
这部片子苏长青计划三个月内拍完,对日本工作人员来说有些太长了,他们基本都是个把月就完成一部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电影看起来比较寡淡的原因,爱用固定机位长镜头,拍得省钱省力,全靠剧情支撑,再加上色彩单一,居然也就形成了风格。
但这不表示日本人不懂得怎么拍更好,看他们的动漫就知道,表现角度以及色彩运用都非常娴熟,技艺也相当高超。
《入殓师》不能图省事,剧情虽然独特但没有很激烈的冲突,是部相当依赖镜头表现力和演员微表情的电影,必须得精雕细琢。
演员都回去后,苏长青又带着工作劲头十足的李奥拍了很多风景,之后影片中可以穿插着用。
《入殓师》是一部温暖的电影,不存在冷冰冰的东西,苏长青要求演员的表演必须温暖,风景当然也得温暖。
摄制组跑了一整天,大海,湿地,溪水,白天鹅拍了不少,苏长青指着远山对李奥说:“色调要柔和,我要让这些景致交织上大提琴独奏,划过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苏长青以前经常出差到处跑,去机场火车站的次数多了,于是经常旁观那些翘首期望接人的人,或是依依不舍送人的人,悲欢离合都写在脸上,每当这时就觉得生命特别真实而残酷。
如果将人生比做一次旅行的话,《入殓师》拍的就是一次无尽长途旅行的始发站,任何人再百般不愿也没法留下,不过苏长青不想表现真实残酷,更希望让观众体会曾经存在的价值与美好。
高仓健几年后拍过《铁道员》,大雪中坚守人生的车站,怀念逝去的亲人,其实主题是一样的。
“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象征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苏长青最满意《入殓师》中的这段台词,也深以为然,意思和村上春树说的一样:“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他决定开拍这部电影,很大程度是因为喜欢这两句话。
之后的拍摄很顺利,鹿野千津戏份不多,虽然重拍的次数多点,但并不影响进度,总体表现可圈可点,应该是这部戏最大赢家。
“有些职业是需要勇气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