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家长(第 2/3 页)

    一个月不见,经过各种舞台的历练,穆沐显得成熟了不少,益发动人。

    苏长青本以为见到她会深感愧疚,然而并没有。

    为什么要愧疚呢,高仓前辈说了要无所畏惧。

    偷换概念勉强能自我安慰,他还是为自己毫无愧疚之意而有些愧疚的,于是进一步自我安慰:“我也没想象中那么渣,还是明是非懂道理的。”

    但也仅仅是懂道理而已。

    穆沐对苏长青需要长时间在日本拍戏有些不舍:“为什么要写个日本故事呢,难道这些事就不能发生在中国,以后国际上成功了,岂不是便宜了小鬼子。”

    这个题材还真不好移植,就像《深夜食堂》,不管多大牌的导演、明星,谁移植谁扑街。

    当然可以拍中国风的深夜大排档、烧烤摊,一定也有许多好故事,但无法移植原著的精髓,难以安排一个沧桑的大叔优雅地卖心灵鸡汤,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创作。

    两个民族的精神是不一样的,只有日本文化渲染死亡之美,其他民族基本无此嗜好。

    日本江户时代,有个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七年时间写了一本论语集叫《叶隐闻书》,这本册子涉及大量的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这种审美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几百年。

    死亡恐惧是人类的本性,世上绝大多数文明都很难坦然面对,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个独特的标本,这样的故事在其他地方难以复制。

    至于拍出来的影片算谁的,这个没多大问题,迪斯尼拍过功夫熊猫和两个版本的花木兰,没人把这些算成中国电影。

    《入殓师》挂着四维、北影、神野合拍,谁投资算谁的,何况导演、编剧、摄影以及未来的音乐都将是中国人,归属更加毫无疑问。

    不过穆沐的疑问倒是倒逼苏长青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题材在欧美能够引发观众对东方死亡文化的强烈好奇,或许有很强的票房号召,但中韩两国观众未必接受,甚至认为日本人装腔作势,像玩花道似的入殓死者,未必能讨好。

    苏长青拍这种文艺片走的是六代导演路数,目的是获奖而不是赚钱,如果在中韩两国花了大力气推广,最终落个叫好不叫座的名声,那是何苦?

    贾樟柯后来就遭遇过类似的问题,拍文艺片在外面混得好好的,非进入国内院线证明自己不可,结果原形毕露。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温香艳玉 白色口哨 偷香 入迷 偏执狂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丞相不敢当 最后一只瓢虫 娇瘾 刺青 撒娇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不循(重生) 夜行歌 痛仰 俗人回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