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逼近的未来(第 2/4 页)
言下之意就是这片子还行。
都说西方人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完全是扯淡,好像人家的文明多粗糙似的,其实只是不愿对你客气而已,真绕起来自己人都听不懂。
“我还担心全东方面孔以及东方式的隐喻会水土不服,看来所谓文化隔阂也不是绝对的。”
“苏先生可能也了解,僵尸丧尸片在我们这虽然不是热门类型,但因为文化的关系一直有市场,您这部片子的丧尸概念很新颖,或许有票房价值。”
这个苏长青当然知道,丧尸片九十年代虽然不热,十年后却成了大热分类,几乎每年都有影视力作上市。
“既然有票房价值,是否可以加大宣传投入呢?多出来的费用我们共同承担。”
《太平号》的北美发行工作是派拉蒙发行与四维发行合作的,对方先兜底三百万,如果加码当然就是各担一半。
对此大卫·兰道态度谨慎:“我们会按照流程先试着投放广告,根据市场反应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好莱坞这方面的运作比较成熟,虽然赔钱的买卖也不少,但制度相对完善。
接着大卫·兰道就提出了要求:“半个月后我们就会开始宣传试温,你们应该派人员前来协调工作。”
苏长青本以为电影多少都需要发回修改:“不要调整哪些情节吗?”
“不需要,”大卫·兰道倒是不挑剔:“我们通常不要求导演这么做,除非存在重大疏漏。”
好莱坞的导演与制片方是纯粹雇佣关系,一刀不剪的强硬派不少,可《太平号》毕竟是东方电影,不能盲目强硬。
“我知道苏先生对进入西方市场很感兴趣,如果《太平号》成功了,策划下一部电影时建议由好莱坞演员主演。”
苏长青当然不只是想把一部电影发行完就算了,之前就和大卫·兰道提过后续的一系列计划,但一切都仰赖《太平号》的票房,有成绩才有未来。
大卫·兰道现在主动提建议了,不过苏长青没有正面回应,他无意成为另一个好莱坞华人导演,立足国内是他的原则。
苏长青与大卫·兰道的关系很特别,最初是不得已才维持着合作,谈不上彼此欣赏尊重,《太平号》明显改善了双方关系,毕竟都是商人,利益是第一位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