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兑换宝钞(第 1/3 页)
大明目前使用的货币,在与草原、东南亚贸易之际,多用大德银行的钞票,真金白银也有一些。
在京畿脚下,辽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淮南北、山东这些地方,大德银行的钞票覆盖面积也非常广,几乎占据了九成九的市场,很多人信任大德银行,信任小皇帝,甚至连藏在墙里的金子,都存进了大德银行。
尤其是在朱厚照推出小额钞票,可以与铜板等价之后,民间用铜板来换钞票的,比比皆是,每天络绎不绝,排成长龙。
但在江南地带,大德银行的钞票,就没有这种垄断地位了。
得益于江南士绅百多年的持续经营,更鉴于朝廷宝钞烂大街,诸多人更相信江南钱庄,大德钞票虽然不是没有市场,但几次强力营销之下,也只能和江南钱庄对半分。
至于广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乃是三分天下之局,银子、大德银行钞票、铜钱,占据了主要市场,江南的银票不能说没有,但由于江南银票造纸术落后,银票容易损坏,且山高水远不易流通,故而少得可怜。
这些地方,仍然有无比之多的金银、铜钱流落民间,大家对于大德银行的钞票虽然感到新鲜,也不怎么抗拒,但诸夏民族的心理,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也不会全数使用钞票,几乎是开销多少,就兑换多少。
更多的银子、金子、铜钱,都被藏在坛坛罐罐里,或者老夫人的床底下。
就好比诸多藩王,除了极个别藩王之外,他们兑换的钞票,少得可怜。
朱厚照现在其实已经有了金本位的实力,他其实已经可以偷天换地,玩玩金融手段,之所以不敢滥发钞票,仍然是担心脆弱的经济,经受不了物价暴涨,或者快速暴跌的影响。
但他要统一货币,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还是最关键的问题!
必须要废除宝钞,并且按照现在的比例,进行回购处理。
否则,哪怕是皇室,也没有这种公信力。
而他不废除宝钞,不收拢铜钱,不禁止开挖矿山……实在没有什么道理,不让江南钱庄经营。
众人陆续离去之后,刘健、李东阳、杨廷和、王华连诀而来,刘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宝钞的弊病。
作为大明朝的首辅,他经历过多少风雨,见识了多少风波,自然晓得人心复杂,都是利益驱使的动物。
先前,他在御书房早已看出了朱厚照的心思,却根本不点破,而是在之后拉着其他几位辅政大臣,再入御书房,为的就是影响不至于太大。
因为,大明及至现在,发下去的宝钞,存世的至少十亿有余。
自从洪武皇帝发行宝钞,鉴于并无本位,也不允许兑换,之后一路贬值,哪怕成祖、宣宗等倾尽全力抢救,到了弘治末年……朱厚照开设大德银行,给了宝钞最致命的一击!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