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九零章 不动如山,其徐如林(第 3/4 页)

    接下来的几天,李轩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整军与结寨上。

    为何历史上有些将领指挥三万五万人能够常胜不败,可当指挥几十万人的时候,却会被人以少胜多,经常性的出现一战而溃的情况。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缘由,就是组织力的下降。

    指挥三万人与敌军作战,与指挥几十万人时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要求的组织能力,也是几倍的差距。

    而此时李轩麾下,只有四万人是他一手练出来的直辖之军,其余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计有十四万宁王罪军,两万辽东骑军,三万南京禁军,四万湖广标兵营,三万湖广卫所兵。

    而在兵进襄阳之后,麾下还多了七万襄阳降军。

    可想而知,李轩对麾下大军的掌控力,已经低到了何等程度。

    他甚至连麾下四品以上的将官都认不全,又何谈掌控,何谈组织?

    这样的军队以势压人可以,却不适合打硬仗。

    而此时天下人,虽然都将李轩视为神将,是中山王徐天德与开平王常十万之后,大晋军战绩最为彪炳的将帅。

    可李轩有个优点,他知道自己的斤两,不会高估自己,也绝不膨胀。

    他知道自己历次以来的大胜,有一大半是依靠新式兵器,新式战法取得。

    真论兵法造诣,他未必能及得上这个时代的众多将领。他甚至连孙子,六韬等兵书都没研究透彻。

    对这个时代的行军布阵,也很大程度都来自于李轩少年时代的记忆,李承基对李轩的教导,还有他自己的摸索。

    所以李轩一方面沉下心思,穿梭于各部军营,了解各部的将领,军心,军情,士气等等,力图掌控住麾下的兵马;一方面则学曾国藩,结硬塞,打呆仗。

    后者的军事思想,核心就是让自身先立于不败之地。

    李轩不但在营塞上下功夫,严令各部高垒深壑,还亲自梳理后勤,保证物资粮草充足,后勤通畅。

    这点倒是问题不大,毕竟是沿江作战。段东指挥的水师,又在江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近四十万大军,在城外耽误足足十余日,才开始了正式攻城。

    李轩依然不骄不躁,步步为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彼岸之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仙逆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洪荒之青虚 武圣! 谋局 中州录 冰河洗剑录 洪荒:截教副教主 长生 志怪书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过河卒 我师叔是林正英 剑啸灵霄 逐道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