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六七章 千秋笔的代价(第 1/4 页)

    京城文渊阁,此间的内阁诸臣,还有内阁的一众僚佐,都是群情振奋,喜气洋洋。

    “宣府总兵朱国能传来信符,他麾下十三万兵马于申时末,在大松山附近再次大破巴特尔,斩首七千级。巴特尔麾下近五万残军已逃出长城”

    “酉时四刻,陛下亲自统军,于迁安一带小挫蒙人,斩首一千七百级!鞑靼一部三万人退兵抚宁,那位鞑靼大汗似已有退意。”

    “不能让他们就这么退出去,天津三卫的九千兵马,还没有赶到吗?兵部一天前就已让他们增援永平府(唐山),他们的几个卫指挥使是干什么吃的?”

    “陛下亲统十三万京营,抗击蒙兀十七万铁骑,这个时候他们还敢怠慢军情?他们是安的什么心。”

    “登莱巡抚的船队到了哪里?山东的军马,什么时候能够上岸?”

    “好消息,好消息!兵部于尚书统军前出羊房堡,与也先主力大战三个时辰。也先不敌,只能断尾逃生。蒙兀人死伤足达四万,还有三万人被他们丢在了宁远站堡。也先本人单独断后,也被于尚书重创。”

    当这个消息传至,整个文渊阁内外竟是欢呼之声雷震。

    这些往日里讲究君子风范的儒者,此时竟都无法抑制住心绪,无不是面泛潮红,言辞慷慨激昂

    即便次辅高谷,脸上也不禁现出了喜意。

    他知道北面大胜,会使景泰帝与于杰的威望大增,间接影响到正统帝与沂王虞见深的处境,可这到底是与国有益的事情,不能不喜。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望见首辅陈询走入了进来。

    高谷见状,就侧目看了过去:“上皇那边,已经劝住了?”

    之前因上皇正统帝欲出城南下一事,陈询前往劝说,直到现在才返回文渊阁。

    “上皇已经回南宫了。”陈询微微苦笑:“他对靖安侯在南口关大破蒙兀军一事一直不能置信,直到刚才于少保的捷报也传回来,才听我的劝回了南宫。”

    高谷的神色就有些异样,想起景泰帝在唐山一代死战,再对比上皇的作为,他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上皇陛下也是忧心我大晋国运存亡才会如此”

    高谷感觉这话实在站不住脚,也实在不好意思为正统继续开脱,就语声一转:“方才天子已明旨内阁,让我们给靖安侯议功,说是不吝公侯之赏,不知首辅大人以为如何?”

    陈询一点都不觉意外:“那就议吧,这次靖安侯之功,对我大晋而言可说是救亡图存。受封国公之位,都是可以的,甚至世袭罔替都不过份。对了,京营与五军都督府不是缺人么?可以让他在里面任个职司,也算是酬功。”

    次辅高谷就皱了皱眉:“他是六道司的人,怎能在京营与五军都督府任职,天子那边也未必同意。还有这国公之位,未免太过。

    靖安侯他如此年轻,似乎还未满二十岁吧?首辅大人,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以后他再立殊功,却再进无可进,该如何是好?”

    陈询则失笑:“高兄你这句,置那些年纪轻轻就承爵公侯之位的年轻勋贵于何地?既然有功,那就不能不赏。

    至于六道司人员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也不是没有,之前太祖时期就有过两起先例。这样吧。关于此事,内阁就不用统一意见了,你我各拟一个条陈,让天子定夺如何?”

    次辅高谷就不禁蹙眉,心想太祖时期的两起先例,是因国朝新立,根基未稳,太祖为拉拢六道司而行的特列,这怎能与现在的情况相提并论?

    他不禁狐疑的看着陈询,心想这个老狐狸,到底是在打着什么鬼主意?

    而此时在金阙天宫,正迎来千秋笔的交接之时。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剑啸灵霄 剑来 仙逆 彼岸之主 武圣! 玄鉴仙族 神话之后 修真门派掌门路 飞剑问道 卧虎藏龙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中州录 大夏文圣 洪荒之圣道煌煌 谋局 天行健 志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