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分封(第 2/4 页)
这篇文章,先是讨论了从西周,西汉,以及西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国情况。
然后,拿西汉的铲除吕氏的藩王,与东汉末年的刘备来举例,讨论了分封的好处。
再又拿出西晋,以及刘宋时期的藩王之患,讨论其坏处。
虽然说这篇文章不偏不倚,但却暗示着,分封还是好大于坏,益大于损的。
而舆论,也因此而沸腾。
国子监生们,这为此愤慨起来,或者三五成群的讨论,或者聚众饮酒,大肆咆哮,引得洛阳的百姓纷纷看热闹。
这些读书人的讨论,只是在平民之中掀起波澜,而在官场上,却毫无涟漪。
甚至,许多高官,明示自己子弟,不要讨论这些话题。
不过相较于朝堂,翰林院总归是一处边缘,却有重要的场地。
进入翰林院的,每一届中,只有十余人,三鼎甲必然加入,其余的人都需要通考,难度不亚于进士科考试。
待上半年,修心养性,然后等候安排,好的去政事堂,当堂后官,差点的,就去六部,学习一番。
其他的进士两年观政,就可外放,但是翰林院的进士们,却要三年。
而一旦外放,就是正七品县令,一地主官,可谓是极大的跨越。
张齐贤从家中赶来,望着安静且阴凉的翰林院,不由得笑了起来:“终于又回来了。”
因为母亲去世,他休了半年假,别的人都已经外放,只有他还在,观政才堪堪结束。
有人劝他,应该早早的谋求外放,但他拒绝了依旧走完了三年流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