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鱼米之乡(第 1/2 页)
黄明轩连最后那边担忧,此刻都已然被崔谨言承诺,会帮着他解决宗亲不被牵连的这个问题了。
当即就见黄明轩,哪里还会推脱,立刻极有担当与自信的拱手说道:
“襄安公主但请放心,最迟五天,我就会将三州二十八县,调集起来的粮草,送至辽东城边疆大营之内。到时一应的账册数目,我也会整理好,全权交由您来过目的。”
眼瞧黄明轩,这才一上任,就如此斗志昂扬,崔谨言满意的点点头,觉得自己所托确实选对了人,可同时她也一笑,摆摆手说道:
“粮草备好后,你到了辽东,我夫君安世子自然会查看的。至于我还有些要事,本来是打算在岂州耽搁数日后才离开的。可既然眼下,这三州二十八县有明轩你为了坐镇了,那我也不在这里继续浪费时间,明日就准备启程离开了。”
黄明轩一听说崔谨言要走,他不禁在感激对方,竟然如此信任他,肯将三州二十八县全都交由他来掌管的同时。
就见得黄明轩,因为实在想不出,眼下还有什么事情,是总要得过调集粮草一事的,所以不免善意的赶紧提醒道:
“虽然我不知道,公主您要为何事,如此焦急的离开。但下官觉得,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调集军粮的事情,不能有丝毫的纰漏。毕竟您一走,我又是新官上任,更加不是朝廷授命的岂州府尹,这三州二十八县的官吏,未必会听从我的调遣。因此不如公主还是暂时留下来几天,加上我若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您也好及时提醒。”
崔谨言瞧得出来,黄明轩是真的一心一意,在为筹备粮饷的事情上心。
所以她也不隐瞒,当即微微压低声音,笑着说道:
“这三州二十八县,就算在如何调集军粮,那也只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毕竟地处边疆,地方人稀,又颇为贫瘠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因素。所以啊这粮饷真想准备妥当,我就算在这里坐镇,其实你们能筹集的数目也是有限的。因此我自然要去那富庶的鱼米之乡,想办法不靠朝廷,将粮食这条路给打通了,如此辽东城才能彻底转危为安,三十万将士们,更不用饿着肚子作战了。”
其实在黄明轩眼中,崔谨言一到岂州,就雷厉风行的将局面控制住了,这已然叫他十分的佩服至极了。
可如今倒好,崔谨言竟然好要亲自下江南,去开通辽东城的粮道,一时间黄明轩的眼中真是充满了钦佩之情。
毕竟如崔谨言这般的奇女子,世上可并不多见,而每一个黄明轩所知晓的,那都是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在当时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而在黄明轩看来,崔谨言眼下,虽说还算不上家喻户晓,可若她真有本事,从江南帮辽东城,将粮道给打开了,这般连寻常男子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若真给促成了,她的名字必然传遍大梁,想不为人知都难。
至于说崔谨言,在和黄明轩将该嘱咐的事情,全都一一说托后,休整了一晚,第二日晨起时分,她果然就离开了岂州城。
可是为了给黄明轩撑腰做主,加上不愿被朝廷那边,太快的知晓她的去向,以免皇家又从中作梗,破坏她打开粮道的事情。
因此崔谨言对外只宣称身体不适,将喜子留在了岂州驿站内,假意她还留在驿馆之中。
而实际上,崔谨言此刻已然坐在一个小马车内,在周羽连同十几个侍卫假扮成的商旅,前往了南下之路。
这从辽东想到鱼米之乡的江南,那自然路途上,可是不近的。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