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不紧不慢(第 1/2 页)
听完崔谨言这番话,周羽不禁就是一愣,接着诧异不已的说道:
“嫂嫂的意思是说,这三家人,还敢坐地起价,讹诈我辽东王府不成,区区几个商贾罢了,那他们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简直是不知死活。”
崔谨言一听这话,不禁笑了,她知道周羽到底是将士出身,常年待在辽东答应内,这人与人相处间的弯弯绕绕,他想的过于简单,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知道周羽颇受辽东王的器重,就连安子墨也有意栽培着他。
所以崔谨言这一路,对周羽才循循善诱,为的也是给辽东王府,培养出足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因此眼下有机会,教导周羽,崔谨言也不嫌麻烦,很有耐心的轻笑间说道:
“我辽东王府的威名,传遍大梁这确实不假。可是羽弟你似乎忘了,就连紧挨着辽东城的三州二十八县,在粮草调度上都敢阴奉阳违,偷工懈怠,你觉得他们真的将我辽东王府放在眼中的了吗。所以时时刻刻记得,不要太高估自己,更不能低估了旁人。那些府尹县令,就是知道粮草乃我;辽东三十万大军的死穴命脉所在,深知王爷为了粮草,也不会将他们如何。只要十天半个月,拖拖拉拉的往辽东城送些粮饷过去,应付当差也就是了。”
周羽在心里,将崔谨言的话,琢磨了下,还真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
而之前的三州二十八县的地方官吏们,也确实如此应付辽东城粮草一事的。
所以脸上疑惑的神情慢慢褪去,周羽深深的对着崔谨言鞠了一躬,而后谦卑的说道:
“周羽愚钝,虽然已然隐隐的有些明白,嫂嫂冷待那三家米粮大户的缘由,可各种关键我还是有很多地方揣摩不透。还望嫂嫂不吝赐教,在同我多说说,也叫我这笨脑子,借此机会好好的开一开窍。”
一个虚心好学,一个也是有意相教。
因此就见崔谨言根本就不急着出去见那三家人,反倒示意周羽坐下,并且叫人送进来两杯香茶后,饮了一口缓了缓嗓子,这才接着刚刚的话继续说道:
“至于说这三家米粮大户,其实和三州二十八县的地方官吏是一个道理。咱们从一开始就不能叫他们捏住七寸,否则将短处彻底暴露,不利的局面可就是咱们了。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就算没有他们,辽东三十万大军的粮草,我们也有后手,根本就不一定非要同他们合作。”
“只有这样,为了促成这桩买卖,他们不但会彼此竞争,更是会以最优惠低廉的价格,把粮食出售给我们。而且周羽你别忘了,朝廷现在有有意的在制衡我辽东,所以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就要表现的更加沉稳持重。如此一来这三家同我们做起买卖,才不会觉得患得患失,顾虑重重。所以咱们拖得越久,心慌意乱的是他们。你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离开,毕竟三十万大军的粮饷,这可是除了朝廷之外,罕见的大单子了。而且在我大梁给朝廷售粮,除了有免于一些地方碎银的好处外,其实基本是赚不得多少钱银的。反观出售给我们,那就是双赢的局面,他们是商人,看重的永远是利益,因此根本就不会舍得走的。”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