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管理和制度(第 3/3 页)
王伢人显然是思索过这个问题,直接回答道:“三台水力纺纱机每一台都需要一名纺妇看着。”
“毕竟纱线多达上百根,会出现断线的情况,纺妇可以及时的把断线接起来。”
王伢人是个喜欢做实事的人,开头说了两句就不说了,拿出了一张桑皮纸。
桑皮纸上写着他对于水力纺纱厂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招收多少人。
纺妇一共六人,三人负责看着水力纺纱机,剩下的三人负责把棉花捻成棉条。
不论是大明的纺机,还是水力纺纱机,都无法直接把棉花纺成纱线。
需要把棉花捻成棉条,水力纺纱机才能把棉条纺成纱线。
厂夫一共招收十人,技工招收三人。
王伢人所罗列的这些数目,除了技工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和王由桢所想的一模一样。
秤房安排两名厂夫,仓库安排两名厂夫,门口安排一名负责看门的厂夫,搬运部门安排五名厂夫。
这些合算起来,一共是十名厂夫。
唯一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技工了,王由桢心里的预期是十人。
王由桢指着桑皮纸的一条数目,认真的说道:“技工属于技术工种,技术维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这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少说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咱们明显会继续扩张水力纺纱厂,所以对于维修水力纺纱机的技工要提前培养。”
“最少要培养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