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门道(第 2/4 页)
但我有把握,我哥去世之后,我专门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他留下来的笔记。
我到店里的时候晚上十点,正是姐告人最多的时候,到处都是机器切石头的声音,我一点也不觉得声音刺耳,反而觉得很美妙。
我直奔原石区。
里面是形状颜色各异,千奇百怪的石头,以前的我看到石头标价,我肯定会不屑一顾,现在我知道,那些价值千万的翡翠都是从这些原石毛料里切出来的。
原石有大有小,按重量卖,我记得我哥的笔记里说见过最大的原石几吨重。
赌石是一门学问。
如果随便挑一块石头就能暴富就不能叫赌石了。
我哥写了三本厚厚的笔记本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成功率,也不可能能做到百发百中。
我深呼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第一次赌石之旅……
我满脑子都是一本万利的想法,其实很不切实际,但我别无选择,必须赌一回!
赌石首先要选“场口”。
场口就是开采翡翠料石的具体地名、矿名或坑口,各场口的翡翠石毛料外观有同有异,质量也有高下之分。
行话有“不识场口,不玩赌货。”
识别了场口,对推断原石毛料的的质地有很大帮助,如果对各场口所产的料石特征不熟悉,就很难认知赌石,想出货那真是全凭运气了。
我自然不能凭运气,这几年在我家发生的事情,让我也不再相信自己的运气,我异常仔细地挑选着原石。
赌石“十有九栽”,我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一次机会,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能莽撞,时刻想着我哥的下场。
最终,我选中一块一只手能拿住的三角体状的蒜皮壳的石头。
我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后江场口的底层石,也叫坎底石,皮薄,蜡壳完整,底章水头很足,特别是这种大蒜色的,白中显红,只要裂烂小,一赌就涨。
但其实这种石头并不少见,是行里公认的可赌性较强的石头,凡是什么公认的,大概率都烂大街了,凭借这种标准指望出货是不切实际的。
但我看上这块石头的理由是它有癣和松花。
癣是指原石毛料表皮上出现的黑色、灰色、淡灰色的印记,有脉状、浸染状、块状的,癣是辨别一块石头有没有绿的重要标志。
区别就在于,“癣”有没有走进石头里,进了,把绿吃了,就是坏癣,反之,就可以尝试赌一赌。
这块石头上的癣是“猪鬃癣”,顾名思义,癣像是猪鬃一样一根根扎进了石头里,这种癣破坏性极大,能扎进石头深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