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游戏和道理(第 3/4 页)
章越道:“荆公,立风俗变法度,已行之在变法之先,然我说的不仅于此。”
旋即章越对众士子道:“各位寻一树叶再写一次,看看此番得数多少为胜?”
众士子依言去办了。
章越对王安石道:“荆公,此番再揣测一二。”
王安石道:“老夫不猜了,建公不妨直言,老夫并非三尺孩童,不需借这些小术而明道。”
章越道:“是我冒昧了。”
“为何我言格物之道不可求正心诚意之道呢?”
“因为主观与客观不同。”
“因为每一个格物之道背后都对应唯一之理,譬如一加一的道理,就是二。但正心诚意之道,你变法施政的对象是百姓,只要是人,人心就是会变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就似荆公你在树叶上填下数字,难以猜到其他百姓究竟会填多少。你不可能都指望所有百姓都依着你想法行事。”
王安石沉默。
章越道:“以青苗法为例,荆公的用意是,朝廷提供低息取代民间借贷,缓解百姓青黄不接的困境。”
“这就是荆公的道理,然到了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便强制摊派。百姓不愿摊派,官吏强行为之,最后民怨沸腾。”
“新党以‘三不足’为论,而旧党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论,两边各竖一帜,使相互无法妥协,演变为党争。”
王安石闻言不语。
其实他这些年身在江宁也想过,青苗法并非是旧党阻扰所至,也是地方官员执行他的意图中出现的偏差。王安石素来有‘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的主张,但是不是这主张失去了改良青苗法弊端的机会?
这一切是不是他执拗所至?
他年纪越发老迈了,在很多立场上也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当初到底是不是对的。
王安石缓缓长叹,徐徐闭上眼道:“度之,熙宁之事老夫之对错功过,不可一时一世论之,你今日来是专门来指责老夫的吗?”
“我知道你夺取了凉州,又在平夏城取得胜绩,故特来指老夫不如你吗?”
章越坦然道:“荆公误会了在下了。没有熙宁之变法,怎有元丰之成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