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四章 章家和吴家(两更合一更)(第 3/4 页)
吕氏刚嫁入吴家后,吴安诗安分了一段功夫,甚少出门寻花问柳。不过吕诲去世后,吴安诗故态萌发,又继续走马章台。
而十七娘自范氏去世后,便对这兄长颇有意见。反对二嫂王氏颇为照顾。王氏虽一直不被李太君待见,但十七娘让王氏在吴家中体会到了暖意。王氏也帮着章越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吴安诗见了妹妹这般,自己也是无语,不过谁让自己有求于妹夫呢。
对于章越吴安诗也是从一开始的赏识,到后来的不满。
吴安诗其实最初也没看不起章越,甚至觉得自己没有门第之见不介意章越娶了自己妹妹,实属自己这位妻兄爱惜章越的才华。
但还有一个原因,吴安诗认为章越出身寒门,又没有父母在堂,以后便可完全当作半个上门女婿般看待。
不过从章越推托吴家婚事,他便大生不满。
章越再如何也是寒门出身,吴家向他示好,他居然敢不感恩戴德。
吴安诗不明白,成婚后章越虽在十七娘面前常常伏低做小,但真要他作那等半个上门女婿,他是不为之。
这不是章越愿意不愿意的问题,阶级的问题永远摆在那边,这是不能改变的。
向七中进士后,尚被岳家嫌弃,何况自己。自己又非曹达华那等软饭硬吃之才。
要为这等女婿,一个情商要极高,另一个要特别能忍。经常有上门女婿等岳父母去世时,对妻子便似换了个人般,这是将多年以来的积怨都发泄出来。章越觉得自己没这个本事,便不去耕丈人田了。
也到了章越中了状元后,面对吴家时方有了游刃有余,不卑不亢的底气。
除了盲目自大的人,这份底气,真不是装能装出来的。
吴安诗自没有章越那等考虑,甚至他至今也没有明白章越为何当初会敢推辞吴府婚事。
不过这等误解也是常有之事。他看章越如管中窥豹,他在章越眼底则一览无遗。换句话来说,吴安诗对章越的解读,不足以概括其万一,却将自己是什么料暴露得干干净净。
不仅章越看透了这位大舅哥,十七娘对他也是有意见多年。
但在吴家那,吴安诗摆起兄长的架子道:“十七,爹爹如今在大名府,你要多回来看看娘。”
十七娘对自己兄长是什么秉性一清二楚道:“哥哥,你不是又有事托三郎吧。”
吴安诗作色道:“你这么什么话。我何尝要托三郎了,你不是我们吴家的女儿吗?不是出了个门,就不认我这兄长吧。”
十七娘不说话,吴安诗道:“我想你过来,也把你家大郎二郎带来,与我们吴家子弟多往来,少了亲近就容易生分,这般日后怎可相互扶持。”
十七娘摇头道:“哥哥你倒想得远。”
吴安诗道:“不是远不远,这次你与黄家定亲着实草率了。咱们章吴两家如今是何等门第,那是宰相之家,放在隋唐便是五姓七望之属。咱们娘亲便是出身陇西李氏。”
“而那黄家是什么出身?你有仔细考量过吗?若我早知道这般,便不许你定下这门亲事。”
十七娘心道,还不是黄履帮忙,自家就要尚公主了。
十七娘道:“哥哥章家的亲事,何时要你做主了?”
吴安诗道:“我是你兄长自是还看着些。”
吕氏看不过去了,来到十七娘身旁道:“妹妹,你哥哥他没有别的意思。”
“妹夫如今是相公,自是贵人多忙。你带着两个孩子也往咱家走走。”
“我们吴家两房子弟二三十个,总有些成器的。你便让妹夫带在身边栽培则个。以后两家相互扶持。”
十七娘道:“嫂嫂说的是。”
吴安诗道:还有黄履寒门出身,为官清介,也是不知变通之辈。这亲事还是另说为妙。”
十七娘知兄长的眼光一贯没有准过心道,寒门出身又如何?英雄不问出处。咱们章吴两家以往也是寒门。
十七娘没说话便走了。
一旁吴安诗看了吕氏一眼,颇不顺眼道:“是女人,你与十七好讲话,也不知早帮我多说说。你若早有我十五妹聪颖,也不至如此。”
这些年章越对文及甫多有照拂,对吴安诗多有冷淡。吴安诗便觉得是自己老婆和妹妹没帮自己的缘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