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雪夜挥毫(第 2/4 页)
至于苏颂也是上了年纪,晚上吃多了也难消食,唯有章越,王安礼胃口颇好。
章越对数人道:“本相昨夜想了一晚上,都是嘉祐时的旧事,想到了许多故人,想到了仁庙的恩德。”
“当今的才华出众之士都是从嘉祐时提拔而起的,至今官员们仍怀念仁庙时的光景,民间有一句话说仁庙百事不会,只会作官家,我深以为然。”
王安礼与章越是同年进士,对仁宗皇帝感触还不是那么深。但吕公著,苏颂都是侍奉仁宗皇帝多年的。
与当今天子比起来,众官员们这时候真正念起仁宗皇帝的好。
从帝王功业上当然是当今天子胜之。
就拿当初仁宗皇帝与包拯吵架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皇帝能有这份涵养,也只有仁宗皇帝能忍。
你要琢磨一个官员。
你先看他二把手,如果二把手都是王珪蔡确那样唯唯诺诺那等,你就知道这个领导很强势。那你就要少提意见,埋头干活就好了。
如果二把手都是韩琦、范仲淹、欧阳修、晏殊、包拯这样的个性鲜明的,那么这领导是懂得识人,会用人的,懂得容人的。
正因为此仁宗朝是名臣辈出。
章越道:“不久前御史陈师锡上了份奏疏,大赞嘉祐之治如何如何的好,实际上也是劝我等歇息,不再变法。”
另一个时空里是上,神宗在位最后两年,其实朝野都是一片呼声,要回到嘉祐之治,不要再继续变法。
神宗最后迫于形势,也选择了吕公著,司马光为储君师保。
章越这个时空虽说对辽,对党项都取了胜利,不过民间百姓负担依旧是颇重。朝野民间仍有这个呼声。
章越说到这里:“我看以后就算是恢复了嘉祐之治,但天下也未必能安,朝廷最后还是要走到熙宁元丰的正轨来。”
“不过我今日来不是与诸位谈,我罢相后要不要继续变法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