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我在朝堂斗法(两更合一更)(第 2/4 页)
身为当事人的黄颜看着抄来的弹疏,镇定自若,仿佛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弹劾择中?”蔡确也是冷笑道,“章三莫非昏了头?”
谁都知道黄颜是监察御史,虽作为蔡确的打手,但一般而言,御史在任时,是有一等光环存在。言官本来就有风闻言事的资格,你敢去弹劾言官,就是堵人嘴巴,不让人说话。更何况黄颜才刚刚弹劾了苏轼。
黄颜道:“左丞你不用理会,你让天下人看看,他章三是要当权相了吗?”
“连话都不让人说了吗?如此要言官何用?”
“如此打击报复,其狼子野心不是昭然若揭吗?我看他章三就是要作司马懿!”
黄颜此话怒喷而出。
众人都是不说话。
何正臣道:“章三郎绝对是昏了头。谁知择中他弹劾苏子瞻,正好打中了他的软肋。”
邢恕道:“我看章三看自己马上不久于宰相位,如今也不装了。什么夫不争,故天下无人争之,也不来这一套了。”
“直接与左丞争了。”
蔡确道:“若是如此,我倒也不怕他。他越是党护苏子瞻,越显得他在朝中结党营私之意。”
“天子难道不忌惮闽蜀两党合流!”
“难道他章三退了后,还想要遥控朝政不成?”
黄颜起身道:“左丞,明日朝参我便在朝堂上与章三拦道对质,看他如何与我对治!”
“敢拦道宰相?你官也不要了吗?”蔡确道。
黄颜道:“只要舍得一身剐,宰相又如何?”
蔡确道:“不必这般,我等数人为官素来寒素,而你择中能为御史,陛下也不正是看中了你的操守吗?”
“他章三也只能拿公使钱这些小小的细故,来为难你。”
黄颜道:“不错,他章三虽是为官清廉,持身甚正。但他家中经营多少行当,谁不知这半个熙河路的田土都被他章吴文富数家买下!”
“章党这么多年把持朝廷之经济,其党从上往下查,除了黄安中又有多少人是可以置身事外的?”
何正臣道:“左丞,我这就收罗罪状,直接面呈陛下!”
邢恕连忙道:“诸位,若是如此就闹大了,辽国大军还在河东,陛下也不愿看到朝中党争兴起。”
“我看还是与章三商谈,大家肯各退一步就好。”
……
元丰改制之后,朝参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分为日参,六参,望望参,朔参四等。
日参就是每日一参,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中丞以上,枢密院长贰为日参官,每日都要去朝见天子。
至于其余三省官员,御史台官,寺监长贰为六参官,所谓六参也就是原先五日大起居。因为算起来一个月参见六次,所以称六参官员。
至于朔望参即两参官,是寺监丞,大理寺评事以上官员,一个月朔望两日来朝参两次。
最后就是朔参官,也是月参官,通直郎以上官员,每月朔日来朝参,一个月一次就好了。
所以改制后,官员越高见天子的次数越多,官位越低见得越少,如此也方便了大小官员,不用有事没事得往宫里跑。
日参官基本就是过去侍从官的范畴,可以获得与天子朝夕论思的待遇,甚至可以直前请对。
原先官员班序要靠杂压排个高低。
杂压就是职名和本官名合计统算的一个排名公式,现在去除了职名这个体系后,杂压的计算也简单多了。官位高低也有了一目了然的意思。
这一天正是望日,外朝官员在外列班,
而宰执不在此列,而是单独列班奏对。
章越,王珪的中书,门下两省都可以分班奏对。
但大事主要是在尚书省列班时议定。
作为尚书省左右仆射的王珪,章越以及左右丞的蔡确,王安礼在御前禀政论事。
蔡确道:“陛下,中书要求尚书省此后关移至中书,当加‘上’字,以为尊重。”
“臣以为此举大大不妥,三省皆是天子之司,政事所自出,理应三省平等,以礼相抗,何曾有中书临驾于尚书省之上之意。”
蔡确认为如今中书确实权力过大。章越所在的中书省不但有取旨权,同时有处理‘无法式’的权力,还有侍从官以下官员堂除的人事权。
所以以致于中书省在三省之中态度极为傲慢。
章越道:“陛下,权重则礼轻,臣岂因为权之轻重而更改。再说臣也是尚书左仆射,怎会因身兼中书侍郎而轻尚书省而重中书省。”
“如今中书造命,行无法式事,尚书奉行。三省虽各行其责,但无上下之分,一旦政令纷乱不能统一,又有谁来统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