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梯田技术(第 3/4 页)
所以像氾农道这种四处转悠,对农家弟子来说实在太正常了。
“的确是寻找了一两种的良种!”氾农道开口道,
“我在前往益州郡时,见到当地蛮族也会进行耕种,而且是在山上进行开垦种植,此开垦之法叫做梯田,便打算将此法学过来。
益州也是多山多水的环境,若能多增加几亩田地总归是好的。”
“梯田……”李适听到这名词,微微一愣,却没想到会从氾农道的嘴里听到这个。
李适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一路来到蜀地,一路上的确是没见到过任何的梯田。
原本以为这种东西,应该是要在江南那边多山多水的地方才会兴起,却也没太注意。
却没想到氾农道居然去益州几乎最难的益州郡,从蛮族学会了这个特殊的种田技术。
一般上来说,一些多丘陵而少适于种植的平原地形,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农民构筑了梯田,用一道道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
但梯田种植对人力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很严重,所以这一耕作方式随着国家兴盛往往会被淘汰掉。
尤其是梯田种植天生对工业化种植方式有着排斥,因为这种种植方式的成本太高了。
但梯田技术却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虽然在盛世时会被自然而然的淘汰掉,但一旦进入乱世,梯田技术便会成为天然的成为军事农垦技术的一部分。
对很多依山傍水的城池来说,面对敌人的围攻,往往梯田技术,能让一部分城市的粮食自给自足,让围城消耗之类的战术,完全发挥不出什么作用来。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蒙古攻四川时,所面对一座座山城,往往就是属于那种靠着梯田自给自足,把蒙军多次耗退。
而对李适来说,这技术出现,让李适攻下巴郡就变得更加迫切了。
因为这样自己攻下巴郡后,那自己便在大巴山上开垦,也许第一年还需要粮食从汉中运输,但从第二年、第三年……随着梯田技术改进,自己对粮食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虽然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非常合算。
只要到了非战之时,这些梯田肯定会被逐利的人本能的放弃掉。
但对李适来说,如果在这里能多生产一斤粮食,那从长安运送过来的粮食可以少十斤。
这就是最实际的意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