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第770章 文云昌隆(第 3/4 页)
就这样几代人生活下来,很多在这里出生的宝宝,都是一个家族好几位教职工的亲戚。
基本上从小学到中学乃至是大学,都有自家亲戚看着。
到后来,各个学校或者是教育署开始集资建房的时候,这条街上的教职工住的就比较集中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子开始商品化后,很多这一代人的孩子重新回到这里就业,为了上班和回娘家方便,也都是在周边小区买的房子。
也是因为如此,当初这个小区开发出来之后的第一批买房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当初这条街上的各个学校的这些个教职工和家人,继而发展成了大范围的团购客户,这也导致了这个小区,成为了东江市颇有名气的书香小区,据说这个小区内业主中教师身份的家庭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还多。
其实这个小区最早的时候是不叫这个名字的,房子建设到一般的时候,开发商发现买房子的大都是教师行业的人,这才顺应潮流的一拍脑袋,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甚至直接开出了优惠措施,尾房大清仓了,凡是持有教师证的购房者,能够在全款买房时享有一定的优惠和物业优惠政策,这也引起了更多教师行业人的关注。
不少人其他学校的教师,也都纷纷选择了这里,反正这地方环境也不错,地段也还可以,并且还能和东江教育行业的一些名流名师住在一起,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一来,开发商非常快捷了收回了款子,购房者心满意足的住进了新房,皆大欢喜。
这种环境下,小区内孩子的学习导向自然是不一样的。
就这么跟你说吧,有不会的题目,下楼溜达一圈,随便遇到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老教师了,问就是了。
在这地方住着,聊得最多的就是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那谁还好意思跟你聊聊天梯排位啊?
学习不好,都不好意思下楼的。
不过这种环境,自然也不是各方面都令人满意的,比如许青松现在,就很郁闷。
王教授作为当年江州农学院的老教授,在东江教育界,他的知名度和威信都是很高的。
再加上这小区内本来就是有不少王教授的老熟人,而且这些年王教授作为常常登上东江电视台的老熟脸,风头更劲,因此进入小区口,这一路上有不少人跟他打招呼。
“老王,你孙女婿啊?”
“王教授好,您孙女婿可真精神,有空来家里坐坐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