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强力消弭(第 3/3 页)
修行者的寿元、战力、工作能力方面比普通人强太多,所以一些职业,久而久之就成了修行者专属。比如赏金猎人、军队的军官以及稽查院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外勤人员。
这些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危险系数比较高,普通人去做的话,可能第一次任务就嗝屁了。
即便在不受限制的岗位,修行者比普通人也有很大优势。久而久之,修行者便占据了一些重要岗位。
大执政、议长,各省、市、县的执政,各级议会的 议长这些岗位,如果不是有任职年限的限制,也会被修行者长期占据,最后变成终身职务。
更可怕的是,由于修行者的寿元比普通人长太多,他们可以从容布局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事,利用时间优势,壮大自己的家族。比如,提前预见到城市的发展,而抢先买下关键位置的土地等等。
千年以来,所有的豪门大族,都是修行者家族,或与修行者密切关联的家族。
以上几类人的绝对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却占据了金字塔的塔尖部分。留给普通人的位置,只有社会的底层、少部分中层,以及极少数有任职时限的高层。
特别是那些有任职时限的岗位,必须通过选举产生。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哪怕是修行者,也要争取普通人的选票,因此,他必须站普通人的角度说话。所以身为大执政的谢明典,和议长韩照松,好像忘了他们自己也是修行者。
这种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保证普通人拥有话语权。不知道当初的先贤们,是不是早已预见到了今天的状况。不过,从历史上来看,早就出现过类似的制度,它的名字叫精英治国。
制度本身很难说好坏,关键看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旧纪元的明王朝,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内阁制,距离后世的虚君内阁制,就差一点点,结果却被满清落后的八旗制给打败。
是内阁制不如八旗制先进吗?
并不是。
主要是内阁制太扯皮,皇权与文官集体的利益撕裂。而且当时正处于小冰河期,天灾不断,粮食歉收,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赈灾,安抚百姓。
可是因为皇帝与内阁不断扯皮,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赈灾迟迟不到位,不产生剧烈的社会动荡才怪。
反观八旗制,虽然权利高度集中,但资源集中,行政效率高,首脑能指哪打哪,犹如一根锋利的钢针,轻易就把已经空心化的大明戳破了。
周子恒饱读史书,深知国家往往毁于内部分裂。杨益蒲诉观云阁的案子,看着只是个小事,但背后却有人推波助澜,明摆着是想把事情闹大,制造普通人与修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社会撕裂。
这种撕裂一旦形成,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后果不堪设想。作为维护东楚国安全的强力机构,稽查院有必要将这种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在案件宣判后,那些杂志社的编辑们,不约而同地采访杨益蒲时,周子恒就顶上了他们。那些特刊还没有印出来时,周子恒就得到了样稿。
然后,周子恒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几位原力宗师,并迅速拿出方案来,进行强力压制,把对方的阴谋轨迹消弭于无形。
这就是稽查院的可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