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井要被填的时候 井底之蛙也会拼命跳出来(第 2/2 页)
曾经成绩商赛都不如她的同学,已经在用一种她完全不懂的语言畅所欲言。她本人还像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咿呀学语的同时为老师的夸奖和小红花沾沾自喜。夏柯言从来没想过,一个人的工作环境会对成长速度产生如此巨大的降维打击。金融业工作,说白了是用口才和智商换自己想要的所有。口才越好,对市场越敏锐,数据技术越出色,获得的绝不只是资产,地位,更多的是一览众山小的快意自由。这种觉悟也不过来自她研究生时的见识。吃老本吃到现在已经捉襟见肘,夏柯言突然看到现实:她现在脑子空空,早就与金融市场交易严重脱节。
这意味着什么?银行市场紧缩,业务量收紧,眼见每月各部门任务不减反增,工资提成却勉强维持,寅吃卯粮。如果裁员,裁的就是她这种把自己变成完全适配这个大机器某个特定部位的流水线零件——她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任何一个应届生熟悉岗位特定的业务后都可以复刻她的成果,甚至比她业绩还优秀。从这只大机器拆下来,机器运转不误,她却像已经凝固焊死的钢筋水泥,早已确定成一种只适配于原单位的形态模式,难以安插进其它系统。这个模式可能是她的思维,表达,为人处事,团队合作......不管是什么,一定是她在职业生涯的死刑。
这几年,并不全是裹足不前,贪图安逸。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每天看financial times,上彭博跟进市场动态,但是身边极少有讨论的人,大部分时间是聊聊自家孩子,买房买车,单位八卦。害怕被孤立,所以她也加入进去,后来那些东西她也不怎么看了,毕竟只是装饰性的爱好。人大多是这样,用不上的东西不学也行,用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这话是没错,可是她不想只做一个“人”,一个无所谓的“人”!现在回想起这些年行内给发的荣誉证书,“劳动模范”、“积极上进奖”,不过是她承担了部门大部分重活杂活委曲求全得来的,像让她安于这口井的一沓符咒,简直是讽刺到极点!
聚会快结束的时候,她看见几个同学互相交换名片,是的,真正身处于这场游戏竞技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大脑都在运转如何为自己创造机会。自己连名片都没有!她攥紧提包。
生活扇了她两记响亮的耳光。明知道井要被填,她当然拼了命也要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