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州举业 第三章 对联(第 3/4 页)
“你知道个俅,人家是孔孟圣地来的举子,那见识还能小了?”
店房里面一阵吵杂。
姜东美已经有了主意,向旁边的书童言道:“去,把我的笔拿来!”
书童答应了一声,把背后的包袱皮打开,一只青气缭绕的毛笔,竟然比大狼毫还大上三分,众人历时被青气晃得眼花缭乱。
姜东美接过青笔,也不用梯子,飞身来到左侧的红油漆大柱顶端,身体仿佛能腾云驾雾一般悬在半空,刷刷点点。
一行俊秀工整的钟王小楷写出“前观青史,近思黎民,心系九州苍生图。”
店房里顿时鸦雀无声,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好!”
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的掌声。
——————————————
寿春宫内,已经到了掌灯时分。
白太妃却一直抽抽搭搭的。
“唉,可怜了我的儿,你代父修行十年不曾回镐京,如今来了,却不能住宫内,这叫为娘的心,哪里能不牵挂。”
对面的九龙椅上端坐的一个年轻人,面无表情,却是两眼微微眨动,那长长的睫毛偶尔带起一点露珠。
两旁的宫娥才女,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这个年轻人,太俊美了,俊美的简直有些妖异,就是二八女子也不能有这般容貌。
年轻人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头上顶着一个九龙叼珠的小巧金冠,两旁却不见飘带,栗黑色的长发披肩,洁白细腻的瓜子脸,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两道利剑眉,眉分八彩,眉毛淡淡的如忧愁的海水。
身上是一件洁白无比的锦绣道袍,腰间唯有一条金龙八宝带,显示他皇家的威仪。
什么潘安、宋玉,见了此人定要自惭形秽。
王爷景秀就在一旁,原也是个美男子,但是在此人面前却显得有些蹩脚,几分轻浮,上不得台面。
景秀开口道:“皇兄,今日就禀明父皇,在我的宫王爷榻如何?也好叫弟弟好生伺候一二。”
俊美的年轻人微笑摇了摇头:“三弟,你还是这般,亲情面前就忘了规矩,我是素砚观使,哪里有住宫里的道理。
这番前来,奉了师命,取了功名就回去,片刻歇息不得。
倒是我来求一张各部府、四门、军政都能自由通行的圣旨,不知皇帝大将军准了没有?”
景秀笑道:“都是自家亲戚,倒让皇兄着急了,白天瑾接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