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升职(第 3/4 页)
但这和徐二郎无关,也无人将此事联想到他身上。毕竟徐二郎只是个在清闲衙门当差的小侍书罢了,谁又能想到他会有那么大能耐,能凭借一人之力,掀翻了怡翠阁不说,还搅的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虽说朝廷之乱牵连不到徐二郎,但徐二郎在此事中得了好处却不得不提一下。
简而盖之就是,因为翰林院中也有官员牵连到此事中,且情节较为严重,被罢免官职。这空出来的三个空缺,总要有人来填充,徐二郎有幸被选中。成功官升半级,成了从五品的侍讲学士。
同升级的还有宿迁,以及翰林院另一位资历比宿迁还老的官员。这三人中,那位老资历的官员确实比较老了,足有五旬了,他人也较为刻板规矩,不懂得上下打点,又因为脾气臭,连同僚也不喜他。正因为如此,和他同届的进士,有人早已经成了翰林院的一把手,允文帝的心腹重臣,他却还是个无名无姓的六品小官,说来也是寒碜。
这人作为前辈被提拔,诸多后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宿迁,这人是出了名的刁钻,不是个好相与的。可不得不说,人也有真本事、不说远的,只说最近几个月修书的成绩就比较可观。况且这人一张嘴毒的能把人刻薄死,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弱些,脸皮薄些的,都不敢招惹他。他被升职……也忍了。
可众人忍了老前辈,忍了宿迁,怎么还要忍徐士衡你个后辈?!!
徐二郎这才中榜几个月,就升职了,这谁能忍?
数遍整个翰林院,早几届的状元都不一定比他出息。人家都还在坐冷板凳,他呢,坐火箭似的,嗖嗖搜就上去了,这不公平啊!!
方程尤其觉得不公平。
他面上挤兑徐二郎不说,私下里还写了匿名信,送到御史那里,检举徐二郎行为不端。
这个不端体现在何处,方程还就明明白白写了,说是徐二郎管家不严。之后重点写了徐父眠花宿柳,被人从青楼丢出来的事儿。
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可瞒着的,也瞒不住。在徐父被人丢出来当天,就有人查到了他是徐二郎父亲的事情。翰林院的同僚听闻此事后反应不一,有真心替徐二郎尴尬的,也有虚情假意的询问徐父的病情,表达了想要登门探望的心思的,都被徐二郎一一拒绝了。
这事儿不是秘密,在翰林院传了几天也就消停了。可此时又被人特意提了出来,还成了徐二郎的污点……
御史也觉得在此事上,徐二郎实在是冤枉——他是做人儿子的,天底下只有老子管儿子的道理,儿子管老子,这不忤逆不孝么?
那御史性情耿直,但处事也算圆滑,就将此事错过不提,并没有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抨击翰林院暗藏猫腻,给徐二郎升职不合情理一事。
但这位御史没说,却不妨碍其余御史说。
原来方程秉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原则,给好几位御史都送了信儿。这不,有人就看不过去,直接掺了徐二郎一本。
那允文帝听闻此事后能怎么回应呢?
允文帝当时的表情挺一言难尽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