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书院赴考(第 2/4 页)
她有诰命了,多威风啊,多风光啊,整个平阳镇她都是头一份。
不过心中对瑾娘还是有些亏欠,所以在书信中,徐母很是说了些瑾娘的好话,还叮嘱儿子,不能得势了就心花,弄些有的没的人进家,给瑾娘气受。她这辈子只认瑾娘一个媳妇,其余阿猫阿狗,都别提到她面前,她不认。
不说瑾娘看到这里,心里多感动,只说徐母当真说到做到。
徐二郎当官了,出息了,不少人就动了歪心思,想把女儿/侄女说给他。尽管林父中了进士,他们慑于林父的威严,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可私下里也没少给徐父和徐母透话。
徐父脑子还算清醒,他自己玩女人且罢了,哪能把这些女人往自己儿子房中塞?做父亲的手长的管到儿子房里了,说到哪里也是羞事,况且他还指望儿子做一方大员,他也跟着沾光呢,哪里舍得儿子被众多女人掏空了身子,没精力努力往上爬。所以但凡有人找上门,徐父要么一推二五六,将人打发了;要么是不好打发的人,他就热情的邀人吃酒,然后借酒意说一番那逆子主意大,我也管不住他的话云云,稀里糊涂就将人打发了。
徐母更绝,但凡有人把主意打到她这里,徐母就不客气的将人挤兑回去。再不行就说,“我娘家还有几个侄儿……”
徐母的娘家石家也不错,石老太爷是举人,石家也称的上一句耕读传家。可石家底下几个孙子,可真是不大好,除了就两三个比较有出息,偏还成亲了外,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性喜渔色,酷爱玩闹之辈。
而如今能和徐母说的上话的,哪家也不是普通人家。要拿他们家大好的闺女/侄女去配几个纨绔子孙,她们笑都笑不出来了。若不是想着徐母有个好儿子,之后肯定前途无量,她们不好得罪她,不然,真想呸她一脸口水,赏她一句“脸真大!”
不管怎么说,徐母跟前是清净了,也再没有人在她跟前挑拨离间,说什么二郎没子嗣,要赶紧给他纳小,添个贵妾的话了,徐母的日子真正顺心起来。
瑾娘将信翻到末尾,就见徐母最后殷切叮嘱,让他们低调做人,小心做事,结交朋友时尤其要上心再上心,小心一不留神被人家坑的家破人亡。
徐父在信末表达了怨念,大致可以归咎为:朝廷的律令有些不合乎人情!怎么儿子出息了,只能给当娘的封赠诰命,当爹的同样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拉扯到,最后却什么也落不到。这不公平!他不服气!!
瑾娘看到这里,心里呵呵。
幸好这书信是被徐二郎手下的人直接送来的,中间没有过别人的手,不然,就凭徐父最后这几句唠叨,徐二郎就落不了好。
瑾娘又想,八成徐母把所有事情交代完后,就没再看书信了,不然不至于让徐父写下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明明徐母上边才叮嘱他们小心做事,不要落下可被人拿捏得把柄,结果徐父随即就扯了他们的后腿。
日常扯后腿,不扯不舒服之徐父:“……”
徐二郎看完了信,就和瑾娘说,“烧了吧。”
瑾娘自然点头。
徐父写的那些话就是个祸根,还是要尽早处理了,不然哪天惹出事儿就真麻烦了。
丫鬟端了个小火盆来,徐二郎将书信整个丢了进去。亲眼看着那书信被火舌吞噬,变成灰白的灰烬,才让丫鬟下去。
徐二郎在瑾娘身侧落座,摸了摸她高高隆起的肚子,“今天感觉可好?”
瑾娘点点头,“宝宝很活泼,这一天都动的厉害。中午桂娘子来看过,说姿势没变,胎位还没正过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