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胎位不正(第 2/4 页)
翩翩也听出了二哥的言外之意,就说,“把长安长平送出去也好,半大小子了,整天把他们关在家里也不像话。他们没见过世面,只以为自己学的好,殊不知一山更比一山高,井底之蛙是成不了大气候的。等到了应天书院,见到了更多才学渊博,智商超群的人才,他们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长平不乐意听这丧气话,就道,“小姑姑,你能不能说些好听的?我们那里井底之蛙了?那里不足了?我们也是很强的好不好?我们跟着钱夫子学习,从来没有一日懈怠过。就是去了应天书院,我们也是出类拔萃的那波人,才不会被人压着打。”
翩翩轻哼一声,“现在别说大话,能你们进了应天书院再说。”
长平捏着拳头赌气。哼,这段时间他再刻苦些,争取考个好成绩进应天书院,就不相信在书院中出不了头,就不相信他在书院中会成为差生!且等着,等他拿个前几名的成绩单回来让小姑姑开开眼界。
徐二郎也是个行动力强的人,瑾娘前脚和他说了送几个孩子去书院的事儿,后脚他就找上了钱夫子。
徐二郎和钱夫子怎么说的瑾娘不知道,不过钱夫子倒是很赞同把长安长平送去书院。当然,钱夫子这几年对几个孩子的教学也非常敬业,所以不管是为了感谢钱夫子的用心,还是为了让钱夫子以后教导长乐和小鱼儿时,也继续这么用心,徐二郎和钱夫子商量过后,决定运作一下,让板儿也跟着去参加应天学院的考试。
应天学院和肇阳书院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在报名参考的学生身份上。肇阳书院不计较学生是家贫还是富裕,父亲是商贾还是官员,应天书院则不同,其中收拢的学生不仅成绩要出色,且出身必定是官员之后。
当然,法律还不外乎人情,书院收徒上多少也能转圜一些。徐二郎有门路给板儿弄一个考核的名额进来,钱夫子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一来板儿和长安长平都熟悉,和宿征宿轩也是好友,进了书院有人照应不担心他被人欺负。再来,长安几人都进了书院,板儿只会更孤单,钱夫子不想养子到时候连个能说两句话的朋友都没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板儿有走仕途的想法。
钱夫子本人对仕途绝了心思,可他并不古板迂腐,也不觉得自己不走科举出仕之路,也要禁止儿子入仕。他还算开明,更何况当初不继续科考只是因为儿女身死,他郁钝寡欢,没了进取的心思,却不是看透了官场黑暗,或是被人欺压罢官对官场心灰意冷才绝了仕途的念想。他对官场没什么坏想法,所以对于养子的心思也是支持的。既然如此,去应天书院求学就更有必要了。
**
徐二郎在翰林院将近月余时间,已经将翰林院的一应运作流程都熟悉了。相应的,对一众同僚也多了几分认识。
徐二郎虽然面冷,看着不好接触,可若他真放下身段与人相交,也能让人觉得心情快慰。所以,整体来说徐二郎在翰林院的日子还算松快,与同僚的来往也还算客气。
并不是没有人想针对他挑事,但徐二郎机警,总是能顺利化解,加上暗处还有宿迁提点,至今为止也还算顺畅。加上翰林院还有个新进来的、眼高于顶的方探花不自觉的拉仇恨,所以整体来说徐二郎在翰林院的日子还算好过。
他在翰林院也没结识什么好友,唯二来往还算密切的,就属宿迁和李和辉。
宿迁不用说,老交情了;李和辉自从当初在敬事堂和徐二郎交谈一番后,也初步建立了友谊。之后走马游街后,新科进士们一同拜座师,一同参加杏林宴,徐二郎和李和辉都走的很近,关系自然就更融洽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