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状元(第 2/4 页)
所以这口恶气他也咬牙忍了,就不信凭借徐翊的本事,在殿试上还能节节胜利。等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想来陛下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是否曾作弊的事情。到时候就是他攀上庄郡王府,攀上李和辉又有什么用?难道李和辉还能为他冲撞陛下,为他求情免杀?
简直可笑。
方程身边聚集了不少江南的士子,这些人中也有看不惯方程的,可谁让他最有声望,也最有希望夺魁。而他所在的方家在江南之地颇有名望,他们无一不想从他身上得到助益。
所以尽管对方程仇视徐翊的作为有些不认同,可只要没有闹出事情来,他们也不会出面干预。
&&
这顿午膳的时间似乎尤其长,这段时间似乎也走的特别慢,慢的学子们个个都等的神色又憔悴了,才等来太监的宣旨。
众人再次回到了金銮殿,按照次序一一跪好,前边就有太监开始唱号。
依旧是从最后一名开始唱起,这些都是中了同进士的人。听到太监唱到自己名字的士子有哭有笑,面上的表情忽喜忽丧。但不管心中到底如何想,他们也只敢表现在面上,而不敢在诺大的金銮殿上,发出丝毫声音。
林父也被唱到的名字,不过还好,他这次殿试名次前进了不少,竟从早先的二百三十六名,直接进步到一百四十二名。
差不多进步百名的名次,说起来有些夸张,可却不突兀。因为越是排名靠后的,前进的幅度会越大,而越是靠前的,想要往前挪动一个名次都难如登天。
林父运气是真的好,碰巧此番殿试的试题,他和徐二郎以及宿迁早先曾讨论过。林父答题答的顺畅,考到一百四十多名当真是中了大运。
二甲进士稳了,林父轻舒一口气,激动的手指发颤。
他心想,即便现在死去也值了,有个进士的名头,能给儿女的依仗就大了,这辈子也没白来人间走一遭。
但随即他就冷静下来,继续默默听着太监唱名。
将近三百个人名,全部唱完当真要费不少时间,可在场所有人都默默听着。
方程也听到自己的名字,默默算了下人数,最后得出,没变,他依旧是第三名,按理是探花。方程喉头一梗,面上紫涨,恨不得当即晕死过去。
第二名是李和辉,早先的会元成了如今的榜眼,但这变动也在合理范围内,众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最后,头名状元,来自西北朔州平阳县平阳镇的徐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被陛下越过疼爱的侄子,破格提拔为状元。
在场众人为何觉得允文帝对徐翊过分看重?只因为陛下竟为徐翊赐了字。
徐二郎是有字的,就是“润之”二字,还是早先的平阳县县令给他取的。因为觉得这两个字寓意还不错,便一直叫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