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殿试(第 2/4 页)
不过他也仅只对徐二郎发散不喜之意,对李和辉却还算客气,甚至礼貌的对人点头示意一下。至于徐二郎,他知道他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远亲,除了这么一桩人脉,背后再没有别的靠山。也因此,被人挤兑下神坛的恶气,都冲着徐二郎发泄了。
徐二郎:“……”
徐二郎安心做题,修长的手指挥舞着狼毫,在上好的宣纸上写下心中所想。
皇帝在场上转了两圈,大致看了一番早先翻阅会试试卷时觉得有用的人才,随即又转了回来。
他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虽然在女色上有些贪恋,做事也有些优柔寡断,但却不能因此抹消掉他是个好皇帝的事实。
好皇帝允文帝最后站在了李和辉和徐二郎之间。
这个侄儿的师傅还是他派过去的大儒,这孩子倒是和那人学的很好。不仅文风如出一辙,就连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心志,也略微相似。
孩子是个好孩子,文思机敏,也孝顺可亲,可惜父母缘薄,前半生有些坎坷。
看过了李和辉,皇帝又看向徐二郎。
皇帝对徐二郎也是有印象的,这印象还很深。且并不是因为徐二郎此番中了贡士后,才对他有所了解。事实上,早在徐二郎上一届会试时,他就在允文帝心中挂上了号。
毕竟当时考兵制的那道题,所有参加会试的学子中,只有他一人完整的答了出来。
只是这小子不知道因为何故藏拙,所以最后因为整体试卷不出挑的缘故,名落孙山。
虽是如此,可允文帝已经对徐二郎此人起了兴趣。
皇帝有兴致了解一个人,自然会让人去查探他的生平经历。可巧此人就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远亲,只是因为血脉淡了,虽那时也居住在平西侯府,但和侯府的关系也只是平平。而这之中最值得推敲的是,徐二郎从小习武,想要战场杀敌,护国卫疆,结果却因为兄长战死一事,被父母威逼弃武从文,从新捡起书本毛笔。
这之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徐大郎战死一事。
皇帝当时就有些阴谋论,觉得徐二郎这是当真忘记了兄长的战死,以图谋平西侯府在他今后的仕途上使力?还是与平西侯府虚与委蛇,想要届时报复一把?
他还想看看后续,可惜之后徐二郎太平静了,整日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而一国之君每天忙得分身乏术,就是回了后宫,还有几十上百个女人要宠幸,那里来的时间一直去关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士子?所以这种关注,不过多长时间就淡了。
也直到此番会试,吏部将批阅好的试卷,和已经拟定好的名次名单送上来。他仔细看过,就发现这个徐翊,怕就是上一次那个徐翊。
允文帝对此人的兴趣重新提了起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