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援助项目的本土化(第 3/4 页)
“好吧,侯哥,那么这个微型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呢?”
“根据这窑的尺寸,估计平均日产两吨左右,普通标号......这还是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
侯工头,不,侯向麟抬头回答道。
“这么少啊?”
“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
“哎!费那么大的劲,一天才两吨啊?”
“大概二十包……”
“咱们这是有准备的穿越哎!这样的生产效率,是打算累死我们吗?”
“是啊,给个落后工艺的也就算了,还是微型的,日产两顿,这是水泥厂?像个大玩具嘛......”
“总得有一个合理解释吧?”
车厢里有不少人开始议论纷纷,孙老发现安娜和妮可没有在这辆车上,显然没有什么权威人士能给大伙什么“合理解释”,于是孙老马上移到侯向麟座位边上,小声讨论了些什么。
然后又把小侯手里的资料拿给坐在旁边的化学老师赵西河看,赵老师又跟自己身边的乔晓沐桂咸宁交流了几句。
大伙看见化学组在讨论什么,慢慢的议论声就小了,最后只有化学组的几个人在讨论,一会是说什么改变煅烧化学公式,一会儿又说到石膏什么的,然后是什么“两磨一烧”和各种别人不懂的专业名词。
最后他们把曹丽梅也拉入讨论,好像说的是石灰石的开采问题。
就在各种专业名词把车厢里的围观吃瓜群众绕晕之前,这群专业人士的集体讨论终于告一段落。
几个人好像已经沟通完了,孙老转过身来冲大伙笑了笑,高声说道:
“各位,请听一听我们的专业人士沟通后统一的意见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