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 2/4 页)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你是一看到‘炅’字,自然而然就想到这句词的么?”
李天明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猜灯谜有时不仅需要有强大的联想力,还需要厚实的文学积累,而这两样东西,在被高度格式化的当代学生中,已经很少见了。
姜瑜期笑着摇了摇头,“我哪有那么神,我只是觉得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传统文化,所以想答案的时候,自然而然先往元宵节靠,看看有什么诗句是与元宵节相关的,不过老师……”
姜瑜期说着将宣纸重新竖在李天明面前,认真道:“我听说这首词其实不是欧阳修的作品,而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按那时的说法,很让人生疑,大家怀疑是女子希望与自己的情郎私奔之词,但当时朱淑真已经嫁作人妇,故这句词给大家斥责为‘不守妇道’的体现,为了防止不良风气影响他人,又让好诗得以流传,所以才把作者人为改成了男诗人。”
“哦?”李天明眼前一亮,“你还对这些研究得这么深?”
“其实我没研究过。”姜瑜期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听我爸说的。
姜瑜期说完,又接连猜出了很多灯谜的谜底,凡涉及诗句的,他都基本能回忆起整首词的内容、朝代、以及作者。
李天明很好奇姜瑜期怎么今天会来参加这种活动,后来他解释说是陈冬妮跟他无意中提起,他感兴趣,就记下了。
本来整个汉语角,清冷得只有他们二人的身影,怎料到此时又多了一个人。
这人不是陈冬妮,而是满头白发,大腹便便,双手背在身后,戴着一副金边老花镜的王志格。
“这是最后一次了,这里下周就得拆。”王志格的声音从李天明身后传来。
姜瑜期闻声望去,还没开口叫“校长好”,就听李天明道:“我换个地方。”
“没有地方给你搞。”王志格语气强硬,两眼盯着那一堆宣纸很是不悦,“高二了,要专注。”
王志格是指李天明带的班已经高二,应当全面进入高考备战模式,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该进入这种模式。
“校长,我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的。”
“多多少少都会影响,比如你这几个小时,完全可以在辅导室给学生答疑。”
“校长……”
“你要搞下一届高一再说!”王志格没等李天明说完,就厉声打了断,他根本也没打算跟李天明讨价还价,意味深长地看了姜瑜期一眼,直接大步离开了。
王志格离开后,气氛变得很是尴尬,姜瑜期赶忙提出帮李天明收拾活动用的道剧,因为时间也差不多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