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交底(上)(第 2/4 页)
三个年轻人走近坟茔时,墓碑前坐着的白发老者,正在低声唱。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苏轼将这词,唱了四五遍,才打着火折,将手中的一页黄纸,在坟前烧了。
又执起粗陶碗,把里头的蒿汁,撒在墓碑前。
姚欢的目光,越过那个佝偻的背影,落于坟茔之上。
此世的这座坟,比千年后她看过的惠州朝云墓,简陋得太多。
但坟地周遭,摆着祭品与野花,有的还新鲜,有的已霉烂或枯萎,显然是不同时候摆上的。
来时路上,苏过便与二人言及,王朝云下葬后,就算不是清明冬至,州城百姓来孤山游历时,也会采些鲜花、择些果子糕饼,摆到墓前。
姚欢能感到,苏过对家中这位小娘,带有真诚的尊敬。现下看来,就连非亲非故的世俗外人,对王朝云亦予以朴素的礼待。
真正忠诚的人品,不必成为饱学之士,就能分辨看清。
无论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还是赵煦亲政后被贬惠州,苏轼在每次风浪袭来之际,都会给身边人机会,留在京城或江南膏腴之地,但王朝云每次都选择不离不弃。
而士人与世人,对待朝云墓的态度,从眼下的绍圣四年起,在接下来的千年中,无论朝代更迭,都将保持一致——不断地祭扫,不断地修缮。
宋朝陵墓皆零落,嫁于文人胜帝王。
“妾”在此世,说到底也只是时代特色的人际关系产物,不能被一味地污名化,但去日未久的不堪经历,又让姚欢忽地想起了另一个女子,曾纬的妾,晴荷。
纳妾者之间,妾与妾之间,又是多么不同啊。
有的是结为患难知音,有的是视作利益工具。
……
一纸新词化作灰烬后,苏轼转过身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