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上眼药(第 2/4 页)
沈辉无声笑了一下,刘世光咋得罪梁胖子了,在这给上眼药呢,按理说不应该,刘世光可比谢婧和费宁会做人多了,不过这是常态,办公室里要没点矛盾,一团和气才不正常。
而且这种事情老板不需要干涉,看着就是了。
只要不影响到大局,竞争和矛盾都是允许的。
沈辉考虑了下,道:“算了,暂时不要让纪安萍搬过来了? 一共就剩三十几层? 弄的乱七八糟的也不像话,先紧着那些私募? 要是私募能入驻满? 就不要其他的了,以后这里就是私募的大本营? 如果驻不下的话再设置门槛,让那些规模实力强的优先入驻。”
梁超明应了声? 心里就琢磨回头是不是挨个打电话给通个气。
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出来? 星海投资作为行业巨头,星海投资在金融投资领域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力,比其他行业巨头对本行业企业的影响力要大的多,号召力也要强的多? 国内那些私募跟着星海投资吃到肥肉? 愿意跟星海投资亲近是肯定的。
搬到一栋楼上办公,会增加许多便利。
这也是那些私募积极主动要求搬过来的主要原因。
以前星海投资也租用别人的地盘,没有那个条件。
现在星海大厦开张,那些私募自然抓住这个机人。
楼上楼下,打听消息能方便许多? 可以更加紧密的追随星海投资的步伐,时不时的上去陪沈首富打个牌什么的? 这机会不就来了,所以私募们才非常积极主动。
梁超明也明白这点? 所以很赞同沈老板的决定。
与其弄一堆乱七八糟的企业进来,不如让星海大厦变成沪市私募的大本营? 有星海投资坐镇? 星海大厦不但是沪市私募的大本营? 也会是国内私募的大本营。
甚至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全球对冲资本的中心。
这比弄一堆乱七八糟的企业进来,要更有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多了。
沪市是国内的金融中心,私募太多了,规模也是全国之冠,再加上这两年沪市私募比京广深等地的沪市跟随星海投资的脚步要紧的多,综合实力膨胀的很快,更是拉开了与京广深等地私募资本的差距,媒体纰漏的国内百亿私募只有四十几家,但就梁超明所知,仅沪市就有不下五十家,大多数规模上百亿的私募资金都很低调,从来没对外纰漏过资产状况。
跟那些没上市的企业一样,人家不说,外人就很难知道具体情况。
这么多私募资本,就算不全是跟着星海投资做全球市场的,但三分之一还是有的,随便驻进来一部分,也能将星海大厦给装满了,完全不需要再费心费力的去招租。
转了一圈,沈辉去了牛肉拉面的窗口。
已经入驻的五个窗口竟然有一家做牛肉拉面的,到是让他挺意外。
更意外的是老板竟然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长相普普通通,沈辉挺好奇,就跟女老板聊了几句,二十多岁的女孩当老板的也有些,但开饭馆的不多见。
“你是哪里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