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打造当世最强军队!(第 1/2 页)
岳风笑了笑,道:“先不忙下结论,你看看这几本书再说。”
李莫愁将信将疑,先依次翻了翻那些白本册子,总共只有两本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当李莫愁翻开第一页,立即意识到这两本书的价值。
真的很有价值,只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名叫——戚继光!
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除以上职业,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赵匡胤建立大宋,便积极鼓励火器的发明创造。
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提出了制火箭法;公元1000年,神卫水师队长唐福推出火箭、火环、火蒺藜;公元1002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向朝廷献上创制的火炮。
宋仁宗(1023~1063年)编纂的《武经总要》一书,综述的火器足有十余种,譬如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
这是幸运的一部分,不幸的是,这书中还详细记载了火药的配比比例,已十分接近现代黑色火药的组配率,但因原料成分复杂、纯度不够,也没有严格的定量比例。
所以,仍不能有效地发挥出火药的全部性能。
结果就是,蒙古人得到这种火药配置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也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如此机要的东西,居然会刊印出来,也不知大宋士人究竟是怎样想的,脑袋冒泡吧?这事放在任何一个现代人那里,都无法理解,或者说懒得理解。
岳风不是例外。
同时这也说明,大宋研究火器的人才众多,只要自己给出鸟铳的大致图册,经过十余年研究,工业上再行突破,鸟铳的诞生不成问题。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突火枪!
李莫愁的眼睛越来越亮,满是惊喜,激动的道:“这……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儿得到的?但是这鸟……鸟铳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过?!”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