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地缘政治(第 3/4 页)
李隆基非常霸气的表态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陛下说的是,这一块区域不该属于吐蕃,不过,陛下何不将眼光放的更远一些,直接拿下吐蕃都城,如此,吐蕃的大片江山就全都归陛下所有了。”
“把吐蕃整个拿下?李侍郎比朕还要贪心啊!不过,吐蕃这么大的一块,仅靠一战,真的能拿下?”
李隆基感到非常的怀疑。
“陛下,据前方传来的消息,为了抵御大唐的进攻,吐蕃已经调集大量兵马,这些兵马大部分集结在陇右附近,准备与我唐军主力对抗,若派遣一支兵马绕道插入吐蕃大军的背后,必可让吐蕃大军溃散,只要歼灭吐蕃军主力,吐蕃必然元气大伤,如此,灭吐蕃轻而易举,而且,陛下也看出来了,我大唐的陇右道太过狭长,同时面临吐蕃和回鹘的双面压力,只有彻底击溃吐蕃,让吐蕃并入我大唐,才能彻底解决陇右道所面临的巨大威胁,有了吐蕃,我大唐的领土看上去才更圆润,否则,仅靠狭长的陇右道,安西和北庭迟早会失去的。”
李安开口分析道。
而李安所说的情况,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后世,这叫地缘政治,是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而所谓的地缘政治,决定了一个帝国的现有领土,究竟能够维持多久。
若一个帝国的领土是分散的,或者是狭长的,又或者被高山峡谷所阻挡,分成非常零散的个体,则这个帝国的地缘就非常不好,很容易就会崩溃,从而分裂成很多小国。
华夏很早就有一句名言,叫越国以邑远,君知其难也,意思就是越国一个国家,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片领土,这片领土注定是非常难以统治的,行政成本会非常高昂,而且,很容易失去。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烛之武说的,就凭借这一句话,让秦国自愿退兵。
这里面就有非常高兴的地缘政治理论,毕竟,当时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一旦攻下郑国,晋国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统治,而秦国就算分到一块土地,也需要越过晋国,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如此,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块分到的领土,很容易就会被晋国吞并。
而此时,大唐面临的情况,与当年的秦国是差不多的,大唐在安西和北庭拥有大片的土地,中原一带的土地就更大了,而连接这两块区域的通道,只有非常狭窄的陇右道,也即是古丝绸之路所经过的道路。
在陇右道的两侧,又是两个比较强大的邻国,吐蕃和回纥的力量都不弱,为了维持大唐核心之地与安西和北庭的畅通,大唐帝国必须在河西和陇右部署大量的军队,而这必然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若南北两个强国联合起来起进攻,则陇右道极有可能会被攻下,如此,安西和北庭的联系就中断了,甚至有可能会永远的失去。
安西、吐蕃、回纥是后世华夏帝国的固有领土,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失去,都会震动其余两个部分,从而让整个帝国都不太稳定,而若是这些区域全部放弃,则华夏还如何能称得上是一个大国,若仅仅只是一个小国,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外敌所吞并。
此时,这三快核心之地,大唐仅仅拥有一块,吐蕃和回纥都是独立的政权,完全不受大唐的节制,如此一来,安西的稳定性肯定会大打折扣。
后世华夏的辫子朝,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安西一带被外敌侵占之后,立即派遣左宗棠前去收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