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游侠(第 4/4 页)

    文人雅士以“侠”为自己精神追求的目标,借以抒发理想和弘扬人性,“侠”的意义开始和当时的文坛气度建安风骨紧密相连。

    3。蜀汉之侠

    蜀地偏径,远离中原,少经动荡,是而侠风不兴,故蜀汉出名的游侠极少。但与曹魏相同的是,其开国之祖刘备,却是“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所以尽管蜀汉游侠极罕,却终究还是能多少窥得几位“侠者”的影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有载,颍川徐庶,“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列疏巾单衣,折节学问”。这段记载了徐庶年少时为侠的文字,其间还真颇有点战国游侠的风骨气节。这恐怕是汉末三国时代最接近最初“游侠”意义的存在。

    另一个有迹可循的人是吴班,他是吴壹的族弟“以豪侠称,官位常与(吴)壹相亚。”(《季汉辅臣赞·赞吴子远》)。虽然这里的“豪侠”和我们所谓的“游侠”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此却不妨录入,以免蜀汉侠士过为尴尬。

    蜀汉因地处偏僻,与中原文化相交甚少,是以侠风不兴,但先主立国却仍旧与游侠阶层息息相关。

    4。东吴之侠

    三国历史相似的惊人,曹操刘备两位当世豪杰年少时都曾任侠轻狂,身为东吴开国之祖的孙坚想来也不例外,“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而正是这些侠义少年,后来成为了孙坚起家最初的基本力量。

    东吴游侠不少,风格却与中原游侠略有不同,多以仁义好施为中心,如鲁肃著名的指斛相赠,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后来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同行的除了老弱,更有“轻侠少年”百余人。由此便可见得江南侠风之盛。

    当然除却那些富贵人家的“好施之侠”,东吴也不乏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侠士,如巴郡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驽,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三国志·吴志·甘年传》)。直至成为东吴大将,甘宁好侠之气不改,“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想来当年甘兴霸百骑劫营之时,用的便是这群“健儿”,是以能以百余人退却曹魏数万大军6。

    有意思的是,那位被甘宁一箭射杀的东吴猛将凌操,也是有名的侠士,《三国志·吴志·凌统传》记载“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而其子凌统,亦“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三国志·吴志·凌统传》)。

    东吴为古山越之地,虽也地处偏僻,但较之于蜀地,民风剽悍,是以侠风盛于西蜀,然东吴之侠,多处于前期孙坚、孙策开疆拓土之时,所谓少年江东,便汇聚各种少年轻侠。而至孙权建国,侠少渐少,直至之后天下归晋,东吴政权内都再鲜有游侠踪迹。

    二、汉末及三国游侠发展小议

    纵观汉末三国,游侠逐渐向豪强化靠拢,成为区域集团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魏晋门阀观念的加深而不断发展;而纵观魏蜀吴三国,东吴游侠之风盛于西蜀,曹魏又盛于东吴,曹魏游侠发展的导向则直接引导了后世游侠发展进程,使得传统游侠的含义,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改观,趋于基本定型。从传统的“刺客之侠”“复仇之侠”或是“豪强之侠”开始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用以寄托理想抒发壮志,而这一转变直至隋唐时期才得以完成。是以就算在盛唐之下的轻侠之风,亦会有着建安风骨的剪影。建安风骨渐而成为后世“侠义”的重要组分。

    汉末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游侠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而在这段数百年的纷繁历史中,游侠的身影也处处可见,他们创造甚至导向了历史,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非原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寒门崛起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明烟火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不是吧君子也防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帝国崛起 江湖三女侠 斗罗:开局收服蓝银皇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回到明朝当朱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北齐怪谈 谍影:命令与征服 牧野流星 红楼琏二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希腊神话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福宝的七十年代 斗罗之大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