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试探(第 3/4 页)
一开始,杨奉执意要投降董卓,也是徐晃几次三番的建议,他才有了这样的心思。
虽然董卓被人骂为,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大汉的丞相,仍就代表着正统。
徐晃不喜欢董卓这个人,但是他更想摆脱反贼的身份,所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杨奉,不管是一开始投奔董卓,洗去反贼的身份;还是后来,帮助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其中都有着徐晃的影子。
正是因为徐晃的建议,杨奉才能官拜车骑将军,假节钺。
然而,徐晃也早已看出,杨奉不是成事之人。以徐晃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曹操,所以就劝说杨奉,让他带兵投降曹操。
杨奉才开始听从了徐晃的建议,想要投奔曹操。但是后来,却又临阵变卦,并且派兵与曹操交战,想要劫走天子。
结果,自然是杨奉大败。而徐晃,也趁机投降了曹操。一辈子随曹操南征北战,忠心耿耿,屡立战功。
在汉末诸多名将之中,徐晃的眼光,无疑是非常出众的。
再加上他从不与人争功,并且治军严谨才能出众,使得他不仅深得曹操信赖,而且在曹军之中人缘亦是极好。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曾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这员当世名将。
这个时代,陈旭的横空出世,也使得徐晃相中了他。
若非被迫降于杨奉,待陈旭取了并州之后,徐晃可能早就带领族中子弟,前去投奔并州了。
以前,他并非没有想过让杨奉,率兵投奔陈旭。
但是杨奉碍于脸面,始终不愿意北上。所以徐晃只好退而求其次,让他投降董卓了。
现在并州既然派人,前来会见白波军,这就使得徐晃,看到了投奔陈旭的契机。
徐晃为人严谨,智勇过人。
他知道,若是现在能够好好表现,待白波军并入并州军以后,他本人一定能够得到重用。
相反,若是现在不趁机表现自己,日后想要出人头地,还要从头打拼。
再说了,若是不被陈旭另眼相待,他也只能一直跟在杨奉帐下用命。
这样的话,哪怕他立下了功劳,大多也会被杨奉占去。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徐晃才会一反常态,面对典韦的挑衅,主动要求出战了。
他相信,以陈旭之雄才大略,只要他表现得足够出色,就一定会得到陈旭的亲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