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高顺(第 3/4 页)
平城,本就坐落在太行山脉的山脚之下。但是整个太行山横亘八百余里,黄巾军的大寨离这里也不近。
陈旭估计,大寨之中的粮草至少需要五日才能运到。但是仅仅不到四日,王延就亲率一万黄巾精兵,带着粮草来到了陈旭的营地之中。
然而,可汗已死的鲜卑人,完全没有了继续劫掠的心思,也没有人想着要为和连报仇。相反,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反而开始争权夺利,都想要登上可汗之位。
那些小部落的首领,生怕被这些大部落吞并。所以他们都趁着夜色,偷偷离开了鲜卑人的大寨,北上返回各自的部落了。
王延还没带着粮食过来之前,河对岸的鲜卑骑兵,就早已走得精光。
历史的惯性,是何其的强大。哪怕有着陈旭的干预,这场鲜卑人的入侵,亦是有些虎头蛇尾。
拥有了粮食,陈旭吩咐士卒们将粮食,双倍还给了那些借给他们粮食的百姓。不管是穷人,还是当地大户。
有些人领到双倍的粮食,欢天喜地;有些人却只愿意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粮食,坚决不肯多要。
但是黄巾士卒们,早已得到了陈旭的死命令。们直接把粮食丢在了百姓的家中,然后潇洒的离去。
自此以后,黄巾军在百姓之中的威望,越发响亮。
甚至就连市井之间,也有歌谣传唱:“北方有胡人,岁岁来劫掠;官非官,匪非匪,黄巾兴兵伐鲜卑。”
还有歌谣曰:“官府狠似狼,刮地三百尺;鲜卑凶似虎,杀人又来就食。南方有黄巾,被冠名反贼,驱狼佑我地,吞虎保我民。”
亦有歌曰:“黄巾军,真信义,借粮一石还两石;若是官府如黄巾,何愁天下不太平”
这样的歌谣,响彻幽并两州,当地官吏闻言大惊失色,纷纷弹压。奈何流言似虎,怎么也止不住。
并州雁门郡,马邑城,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听到百姓们传唱的歌谣,脸上露出了忧色。
他转过头去,对着身旁另外的一个少年说道:“严正兄,黄巾军如此盅惑民心,若是他们登高一呼,出兵并州的话,整个并州将不复朝廷所有矣”
被称为严正的少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他没有附和那个少年的话,反而问道:“歌谣之中,可有虚构之事”
那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闻言不语。
是啊,若非黄巾军果真做了一些深得民心之事,百姓也不会为他们作这些歌谣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