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贼兵来犯(第 2/4 页)
真实历史上的黄巾军,他们有信仰、有热情,在毫无活路情况之下,奋起反抗,可以说是人人悍不畏死。
曹操日后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他们个个桀骜不驯、勇猛善战,为曹操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黄巾军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黄巾起义初期,黄巾军大破各路官兵,若不是黄巾之中缺乏将帅之才,大汉帝国不见得能够如此轻易平定黄巾之乱。
波才虽说连败朱儁、皇甫嵩,奈何他不知兵法,先让被围困的皇甫嵩趁机逃脱。
后来又依草结营,被官兵用火攻之,然后皇甫嵩、朱儁、曹操三路兵马合一,大破波才,黄巾军这才有了起义以来的第一个败仗。
直到八月份张角病死,黄巾军的精神信仰倒塌,黄巾军才开始彻底溃败。
第一次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此拉下帷幕。
陈旭对于演义的了解,远远多于真正历史,上面的一切他自然不会知道。
虽然听到官兵四处溃败,但是陈旭还是记住桥玄曾经告诉他的话:为将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环顾四周,见郡中官吏都面露怯色,陈旭突然哈哈大笑,其他官吏见此都有些愕然。
桥宇脸色微动,当即非常配合地问道:“文昭何故大笑?”
陈旭赞许地看了桥宇一眼,侃侃而谈:“夫黄巾者,谋划已久,官兵仓促应战,初时战败亦在所难免。”
“然皇甫嵩将军、朱儁将军,皆是世之名将,其麾下将士,亦是大汉精锐,又岂会屡战屡败?是故某断言:旬日之内,战局必定有所改变。”
陈旭相信,历史上皇甫嵩、朱儁大破黄巾,必定不会有假。
纵然现在的形势对于官兵不利,历史大势绝不会改变。
众多官吏闻言,仍旧面露疑色,陈旭为安众人之心,只得继续说道:“纵然皇甫将军、朱儁将军战败,某料定波才亦不会挥兵北上。”
官吏闻言,这次脸色稍缓,连忙询问:“为何?”
他们现在听闻波才之名,甚是惧怕。
就连皇甫嵩、朱儁这样的名将,带着几万大汉精锐士卒,都奈何不得波才,更不用说是这些郡国官吏了。
在他们心中,只要波才不来东郡,只是卜己一人,虽说拥兵万余,却也不会惧怕。
所以听闻陈旭之言,才赶紧询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