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款待和冷冷清清(第 2/3 页)
杨鸿云作为主家,待他动筷后,其余人才纷纷举箸。
宋元良尝了一个花蛤,瞬间被滑嫩的花蛤肉和鲜香的汤汁所征服,他吐出贝壳,感慨:“汉口县沿海如此之近,花蛤亦是常见之物,我却从不知有这等鲜美的吃法,以往家父出海捞鱼带回一些,母亲总是洗净后倒水清煮,花蛤本身便鲜,加三两滴酱油就是一道美味,我一直以为清煮是最佳烹饪法,直到今天尝到弟妹的手艺,方知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其余人也赞同宋元良的话,花蛤在汉口县和石门镇这一片地带属于廉价货,逐日浪潮退去,往浅水滩渡沙地和石缝中摸去,能捞回小半箩,他们的吃法大同小异,不是煮便是放火堆上烤,也亏得贝类肉质鲜嫩不怎么腥气,即便用水煮,味道也是极好的。
他们从花蛤聊到海岸,又聊到家乡的风俗趣事,手中筷子不停,很快盘子见底。
最后还有一道山楂糕,消食健胃,防肉食积滞。
光盘后,他们放下筷子,个个吃得肚儿圆。
杨鸿云只陪他们小酌两杯,酒意不浓,低头喝了口凉茶漱去残留的味道,他招来小二哥收拾菜盘。
“嗝。”宋元良打了个嗝,拍拍肚皮,“我吃好撑,诸位,不如出去走走消消食?正好把伯晏的事儿给办了。”
他是指驿邮的事情,吃了人家的饭,不办事可不厚道,何况,这顿饭还那么可口,比起汉口县的大酒楼有过而无不及。
其他人心里也都跟明镜儿似的,附和着站起来,一同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往外走去。
杨鸿云放下茶杯,本想陪同,却被宋元良拒绝了:“你这个东家去了还有什么意思,难得休沐,你还是在家多陪陪弟妹吧,我们几个大男人不需要作陪。”
“是啊是啊,伯晏,你好好休息才是。”
“我们顺便在镇上四处逛逛,说不定还能偶遇佳人,要是你跟着去,就凭你这张妖孽的脸,佳人还看得到我们么?”
“嘿,言之有理!你不能去!”
杨鸿云:“......”行吧。
宋元良一行人与杨鸿云告别,走走逛逛来到东市街道的驿邮据点处,棚下冷冷清清,就两个人高马大气势非凡的伙计无聊坐着在闲谈,桌腿旁长剑斜倚,看样子会武功。
他们走近一看,意外地发现两个小哥长得很不错,五官俊朗清秀,眉宇间含有几分英气,听到脚步声,他们停下交谈,抬头,坐直身子咳了声,一本正经问道:“五位公子有何贵干?是要寄书信,还是送物品?今日杨氏驿邮头天开张,不收取银钱。”
宋元良同四人互看一眼,笑道:“这么好,不知怎么个寄送法?”
“公子您一看便是读书人,小人怕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您不如看看东家写的。”他手往背后一摸,也不知从哪掏出来一卷纸,递给宋元良后摊开桌上的龙鳞装,“寄送前您需留下您和对方的姓名、住址,若是对方人不在或拒收,我等好方便将物品归还与您,若是在本地范围内,您当下寄出我们立马就送,若是要送往外镇,我们统一在哺时前送出,一来是方便整合信件物品,二来,日落后对方也要归家了,敲门不怕对方不在。其他详细的,纸上都写着。”
五个人头凑一起,一目三行扫过纸上的内容,与伙计说的大致相同,再往下,是有关寄送信件和物品的价钱:但凡信件,只收一文钱,物品要视重量和贵重程度而论,但凡在百斤以下且价值不足五十两白银,收一文钱,凡增加五十斤多收一文,凡增加五十两白银也多收一文,以此类推,超千斤或超三百两白银,驿邮不接单。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