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杨氏驿邮(第 2/4 页)
“《诗经》中有‘包鳖’之法,即用泥巴裹住放在火上烧烤,与叫花鸡有异曲同工之妙;《礼记》有‘濡鳖’,原汁原味烧甲鱼,还有胹鳖、鳖舋、遍地锦装鳖等诸多做法。”梁十七边说,边用筷子撩起那糯滋滋的裙边。
甲鱼炖得酥软,轻轻一扯,便能撕下,甲鱼裙边的糯腴之美是其他河鲜所没有的,她将撕扯下的裙边放入杨鸿云的碗中,笑道,“如今天气太热,不宜腌制火腿,等来年开春,我再做一道酿甲鱼给你吃。”
杨鸿云心软得跟甲鱼裙边一样,轻声应好。
崔钰咬着筷子,看得后槽牙都快酸死了,他胳膊肘撞林阳泽,朝那边努努嘴:“当咱们不存在的哦。”
林阳泽夹过一只肥美的甲鱼腿当下酒菜,斜睨他:“你自己也找个姑娘赶紧成亲不就好了。”
“嘁。”崔钰撇嘴,筷子在碗里漫不经心地戳戳戳,小声嘀咕,“这不是没看对眼的么,那些大家闺秀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既不懂做生意,又不会做饭,会念酸不拉几的诗词就自诩才女,无趣。”
杨鸿云听到他的抱怨,看了他一眼,并未说话。
梁十七问起:“我改良后的梅子酒味道如何?”
杨鸿云方才饮下一杯,细细品味后道:“比之前的口感要辛辣些,少了几分酸甜,回味颇有几分女儿家的袅袅清韵,但若是做酒还不够浓烈。”
梁十七记下,待下次再做改进,不过黄梅时节已经过去,她摘下的梅子也都用完,今年怕是做不成了。
崔钰吃着糖醋里脊,忽然想起一件事,抹了抹嘴道:“对了,嫂夫人,乞巧节快要到了,林兄说,往年这时候,酒楼客栈都会准备巧食,咱们客来轩那天也要做。”
乞巧节即是七夕节,大周朝没有日历,若不是崔钰提醒,她还真给忘了。
“行,我记着。”想了想,她又问,“乞巧节之前,分店能开张吗?”
“若无意外,应该可以。”
梁十七点点头,又问林阳泽:“以往乞巧节酒楼都做些什么?”
林阳泽被她问的一头雾水:“不就是点心吗?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之类。”乞巧节是姑娘家的节日,他平时哪会多加注意,心灵手巧的姑娘都会自己做,酒楼做这些不过是讨个吉利罢了。
崔钰吃过的口味更丰富些,州府地区会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但看崔钰说起时一言难尽的表情,想必被在乞巧节上有过不怎么美好的回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