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旧案(第 2/3 页)
“除非凶手不止他一个人!”办案民警紧跟成远山的思路,抢先说出了答案。但话音刚落又立刻反驳道:“不可能啊!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调查,这个村子里本来就没几户人家,袁菲来到村子以后根本没有朋友,整艘船都是他一人打理的,也从来没见他跟谁有过来往,他上哪召集同伙。而且,四具尸体都已经做过初步尸检,死者颈上伤口都以证实为同一种利器所为,整艘渔船我们也都已进行了指纹检测,根本没有其他人上船的痕迹。倒是后来,我们在现场发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上面的指纹经鉴定,都是袁菲一个人的。从匕首血迹上提取的dna样本也跟四名受害人作过比较,结过证明这把匕首一共沾染了四个人的血液。这一定就是凶手仓皇而逃时遗留下来的凶器。所有迹象表明杀害四名受害人的凶手就是袁菲!这点是不会错的。”
成远山认真的听着办案民警的分析,从渔船上下来,他点上一支中南海香烟,缓缓吸了两口,他长叹一声,意味深长的说:“也许那群江豚能告诉我们答案!”
村里面已经动员了全部警力挨家挨户的进行排查。可袁菲就像空气般在村里蒸发掉了,那群江豚也随着他的失踪,再也没有浮出过水面。成远山看着碧绿色深不见底的江面,此时的洞庭湖显得格外幽静与诡异。
一回到派出所,省里面就打来电话,成远山这才知道,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许多家报社媒体都以头版头条报道这起案件。成远山顿时感觉压力倍增,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把那些报纸从头到尾看了个遍。舆论似乎不太关注枯燥的案情的发展,他们把焦点都集中到了质问当地官员的廉政作风问题上,以及老百姓们对那些贪官们的痛斥。一名记者还实地暗访了当地的一些酒店饭馆,发现吃江豚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普遍现象,报道还说:“老百姓平日里是不敢吃的,只有管事的人才能吃到这种东西。”
夜色渐浓,成远山依旧没法入睡,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想收集一些有关驯化海豚、江豚的资料。领他感到疑惑的是,他根本找不到在中国有关依靠江豚从事渔业活动的相关文献记录。据他了解,一只海豚的智商相当于一个4岁的孩子,若要驯养出像海湾馆里那样听人指挥的表演海豚,需要专业的驯兽师对其进行三年的强化训练。成远山看着电子档案中袁菲的照片发呆,照片中那张老实却稍显俊俏的面孔实在让他想象不到一个出身农民家庭,文化只有初中水平的小伙,是用什么方法让一群动物听其摆布,又如此干脆的犯下连杀四人的命案!在他身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被别人知道的故事!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撕碎了深夜的寂静。这么晚了会是谁打来的呢?成远山快速拿起电话:“喂?”
“报告!袁菲投案自首了!”
接到这样的电话,成远山顿时来了精神,但他此刻也不知道自己心情到底是喜还是忧。袁菲被找到了,意味着案子将取得重大突破,可成远山心中还是觉得有什么疙瘩没有解开,案情进展太快,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赶到审讯室,成远山第一眼看见袁菲时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审讯室里那只强光灯泡太耀眼,也许是这些天他太过疲惫,他顿时感到大脑一阵眩晕,差点晕倒,当他勉强抬起头再看袁菲时,不禁吓了一跳。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全身竟然散发出暗红色的微光,把整个审讯室映的通红。那些光线极度诡异,不断的从他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泉涌般向外迸出,然后像无数条细长的毒蛇在他全身纠缠游走,此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个光人。成远山虽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但是出身武警的他拥有着超出常人的胆识,他快速从腰间拔出2005式转轮手枪瞄准袁菲伺机待发。却不想这怪物速度竟如此之快,只见他如同幻影般站起身来,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来到了成远山面前,张着可怕的大嘴嘶吼着扑向了他……
“远山,远山!”一个男人的声音把成远山从噩梦中带回。
成远山慢慢睁开眼,他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一间干净明亮的病房里。病床边站着的竟然是成远山再熟悉不过的省公安厅缉毒大队长陆建国。路建国见成远山醒了,兴奋的连忙招呼大夫。
说起这个路建国,他跟成远是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成远山性格耿直,工作上两袖清风,不识圆滑腹黑之道,俩人在工作上可谓是少有的志同道合之士。
“这是哪?”成远山感觉自己的嗓子里像是被人塞了团棉花,半天才嘣出一句连自己都听不清楚的话。
“干部病房,还能是哪?”陆建国一边给成远山倒水,一边幽幽的说,“我说成远山,你可真是牛啊,我对我老婆也没这么无微不至,一到你这里,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你说你怎么来报答我吧?”
“干部病房?我怎么在这里?”成远山显然只是听见了陆建国的前半句话,他隐约记得自己好像是在县派出所里整理资料,怎么睁开眼天就亮了?
路建国帮管床护士一起将成远山扶起。护士喂了成远山几口水后,成远山状态缓和了许多。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嗖的一下坐直了身子大喊道“袁菲呢?袁菲他逃掉了!”
陆建国赶紧按住他,比划了个小声点的手势说道,“你别一惊一乍的,看把人家小护士吓得!什么袁菲逃掉了?你知不知道你已经昏迷两天天了?就您这身子骨,还跑出来办案呢!可想平日里你有多么**!”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