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 3/4 页)
刘玉也不是没鼓吹过自由贸易。
但是,这套东西,尤其是如法国重农主义的那套东西,在大顺恰恰是没法成为显学的。
正如法国在1820年代,爆发了“自由的工业主义”和“有序的工业主义”之争。而最终是有序的工业主义,成为了显学;自由的工业主义,很难立足。
一样。
打着刘玉名号的,鼓吹立刻放开钞关、放开子口、放开资本管制、鼓励兼并的学派,自然也有。
但他们,不是显学。
不是不存在。
但不是显学。
毕竟刘玉的话,说的多了,哪一派都能找到可引用的话来证明自己这边是对的。
但关键是,文化和传统在这摆着、经济基础就是这样、现实状况大抵如此,有些学说就算存在,那也压根成不了显学。
而已成为显学的,随着刘玉一死,这些年甚嚣尘上,各种关于日后变革的小册子在先发地区广为流传。
如今皇帝又迎回了刘玉的尸骨。
这态度,不免有些过于明显。
有人欢呼雀跃,以为梦想可成。
有人如丧考妣,以王莽改制暗讽。
有人彷徨观望,自觉若能仓廪实亦未尝不可。
有人野心勃勃,提前拟好了不同的、相悖的文章,静待骰盅揭开。
只不过,虽然暗流涌动,但公开反对、甚至以“保天下、保圣学”为口号准备拉杆子起乡兵反对的人,倒是几乎没有。
中央集权还在。
旧时代的搞钱——养兵——弹压的模式,如今更是登峰造极。
因为现在的大顺朝廷,不但有钱,而且钱还能随时买到足够的布匹、铁器、粮食,随时可以武装出一支军队。
实学派手里掌握的力量,或者说他们的新天下,又不只是两省而已,而是一个囊括日本、朝鲜、南洋、印度、西非欧洲市场的也是两三亿人的天下。
固然说,印度人不是大顺人,但他们依旧纳税、种棉、买货,为这个体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固然说,大顺内部的佃农,是大顺人,但他们又不可能跟着士绅走,最多也就是交点租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边有百万生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