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网剧也能搞大事(第 3/4 页)
目前来说,顶多算是总结除了一点点的门道,还没有真正形成以ip为核心的整体工业化体系,以及即受欢迎,又能赚钱的改变模式。
总的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出来一部,总结总结,学会一点,然后再去拍下一部。
为什么有的改编能够热播到现象级,但却口碑崩盘,而有的改编能够创造高口碑,也能带来不错的收入。
此外,网文的核心卖点是什么,能否将这种卖点在影视剧方面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部热门ip改编剧,都是一部教材。
一个产业从草创到成熟,起码需要经历:
摸索路径→试探市场反应→总结经验→冷静反思→推陈出新→建立模式→验证方案→摸索出自己的道路→百花齐放,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对于网文ip的改编,顶多算是‘冷静反思’这个阶段。
至于《庆余年》本身,他个人的看法是,剧本的质量不错,演员阵容还没确定的情况下,本质上还算不上推陈出新。
因为其本身并没有打破以前那些热播剧的形式,也没有在选材方面做出突破,同时也没有给出一套崭新的制作模式。
只是在经过了冷静总结之后,摸索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子。
比较客观的评价因该是,总结经验及冷静反思之后,现阶段改编影视剧的集大成之作。
毕竟是两位小美女第一次折腾,孟轻舟也是尽可能的回忆关于《庆余年》的消息,这部剧有不少亮点,比如在流量与演技之间的平衡。
比之此前一味的依靠明星效应来提升流量,这部剧中更多的老戏骨担任主要角色,无疑是要前进了一大步的,也构成了该剧的一个核心的看点。
对于内容改编上,必要的取舍与精炼,将原著三百多万字的篇幅在压缩的同时,能够相对比较精确的将看点与剧情还原到屏幕上。
既能保证原著粉丝比较满意,也能保证新观众的接受程度,不至于没看过原著就一头雾水。
其实仔细品一品,大致就能够知道,这都是在针对之前一些改编剧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作出的一些调整和取舍。
如果将其与同为猫腻所创作的《择天记》相比,就能看出这部剧的进步程度是非常大的。
说起来,其实可以将猫尼改编的三部作品作为一个标杆,即《择天记》为试探市场反应之作,《将夜》为初步总结经验之作,《庆余年》为冷静反思之作。
三部作品刚好都卡在时间点上,而且出于同一位作者之手,风格相近,可以作为最好比较对象。
《庆余年》的前期准备、包括这次试镜所邀请的演员,基本上告诉了有志于在网剧方面有所作为的影视公司,如何在流量与演员之间做出取舍,剧情改编在契合原著还是大刀阔斧之间的取舍,这样的几个比较有突出性的问题,而且做得还都很不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