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高端的电影布局(第 2/4 页)
换言之,中国观众为这部漫威电影贡献的票房占比超过25%。而《复联4》的北美票房在全球票房中的占比,也只有29%。
对于好莱坞超级大片来说,中国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复联4》这在本土蝉联三周票房冠军后,在多部新片的夹击下,于第四周将单周冠军让给了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疾速备战》。
《疾速备战》是青莲影视操作的最好的一部系列电影,是“疾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讲述一名职业杀手挑战黑恶势力集团的故事,剧情并不写实,但动作场面非常凌厉。
此前两部《疾速追杀》和《疾速特攻》的北美票房都不算太好,《疾速追杀》北美只收了4000多万美元,第二部《疾速特攻》也只有9200万,没想到第三部突然票房大爆发,首周就劲收5700万,如不出意外,《疾速备战》的北美最终票房将超过1.5亿美元,电影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也高达88%,看来电影ip的经营老美还是有一套的。
《复仇者联盟》的成功是营销的胜利,现在看来,它应该已经拓宽了好莱坞电影常规营销的做法。以前的电影营销,指环王就是一个系列,哈利波特就是一个系列,蝙蝠侠也是一个系列,但现在《复仇者联盟》把什么雷神、钢铁侠、绿巨人,将来肯定还包括蜘蛛侠全部crossover到一起,这种做法未必是自它始,但营销上环环相扣、彼此促进,最后能这么成功的,那要数这次。
《复联》的营销起点可以说是从2007年《钢铁侠》的十分钟片段在i上亮相并大获好评就开始了。然后第二年《钢铁侠》出乎意料的全面成功,带动marvel后续几部漫画英雄影片,直到《复联》的大集合。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没有大的闪失,最后不成功已经不可能了。
“好莱坞这些电影公司的布局真是用心良苦,这部复联4堪称鸿篇巨制!”
孟轻舟和葛大爷、蒋文丽四人从电影院出来,第一句话就感慨万千;
“你想多了,葛大爷,这种类型的电影,最热闹的也就初期,你想想,既然这么有市场,为什么漫威只给了复联系列四部的机会,算上其他超级英雄的电影,也不算多,为什么?”
超级英雄电影作为动作,科幻等元素的融合,在漫威运营的十年里,已经独立成为了一个新的电影题材。虽然目前的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有公式化,套路化的倾向,但是黑豹获得奥斯卡提名,复联4票房一路高涨,都足以证明超英电影在未来仍然有光明的前景。
超英题材之所以能从动作片中独立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雄”这个角色相比一般的动作片主角需要更深刻的刻画。
不妨将今年的超英电影与动作电影做一个对比。巨石强森主演的摩天营救,狂暴巨兽,乃至美国动作片经典的速度与激情系列,都属于今年美国电影工业体系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动作电影。
但以狂暴巨兽为例,这个与超级英雄同源的怪兽片的主角并没有给人深刻的印象,当然如果要对英雄片与怪兽片追根溯源,甚至要从40年代起步的特摄片以及其代表作品奥特曼说起,其实在超英电影的冲击下,传统的美式动作片已经开始有疲软的现象。
传统动作片对主角超出常人的体能表现缺乏能让观众信服的解释,显然用钢铁侠的高科技与杰森斯坦森的肌肉解释主角的能力都属于虚构的内容,但引入科幻元素的超英解释就是可以让观众更好的被带入情节,而不是在观影时产生“这个人怎么这么能打”的疑惑。
同时,动作片的情节套路化比超英电影更为严重,突破重重困难抱得美人归基本是观众进入电影院前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的情节,真正能在观影时吊住观众胃口的只有主角面对强势的反派“反转”的瞬间。
而超英的套路更多是刻画主角获得能力,遭遇挫折,成为英雄的成长过程。显然超英的情节更符合当前时代观众的心理,能让观众把自己代入到剧情中去。
在谈及超级英雄级角色设计的时候,斯坦李曾提出,试着想象当前你所处的社会最大的恐惧是什么,而超级英雄一定是可以面对这种恐惧。
超英电影蕴含的思想也由此变得深刻。传统动作电影中多多少少有一些冷战思维与古典英雄传奇(罗宾汉,佐罗等传统英雄形象)的意味,而超英则开始讨论成长,犯罪,如何执行正义等更加现代的话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