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27章:好人难做(第 2/4 页)

    当国内电影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华艺、聚美相继上市后,地方电视台与民营影视公司的关系,从合作逐渐变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话语权变弱导致的,是权力向卫视转移。电视台靠制作剧卖版权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与此同时,网民逐年增加、视频平台发展、草根创作者用低成本网剧试水,正在悄悄影响着人们观剧的习惯。

    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代,人们表达观感,是转头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单位/学校跟同事同学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电视时代熟人交流的属性。

    电视剧不再是线性单向输出的内容产品,评论不再是少数执笔之手拥有的权力,只要有键盘,人人都是剧集口碑的建立者。

    与观众主动性同步发展的,是电视剧的载体,开始经历从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手机,大屏到小屏的流变。

    网剧经历过三级跳。

    诞生初期,它是不入流的。

    2014年以前,「段子剧」是网剧的最大标签,成本低而多梗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年轻人口口相传,但在主流平台,网感过强反而是绊脚石。

    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剧,故事连贯、笑点通俗、情感普世,是基本要素。

    直到2014年知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在搜狐视频播出,大众化的网剧才算有了眉目。

    相比以往的网剧,单集制作经费超过百万的《匆匆那年》算得上大制作,相比小圈层哗众的段子剧,年度流量超10亿的播放数据,也证明网剧大众化挺有未来。

    影视圈和视屏平台普遍认为2014年是网剧元年,《匆匆那年》和《屌丝男士3》两种类型,均破10亿,代表着网剧的一体两面。

    网络小说改编网剧,成为后来几年的惯常操作。

    不过,尽管2015年有高质量新题材的《无心法师》,2016年有《余罪》,网剧投资逐年从六位数投资上涨至九位数,但当周迅霍建华等人主演的《如懿传》确定要在网络首播时,大众还是觉得,排面小了。

    大制作、大明星、高投入、好班底,在刻板印象中,是属于大屏而非小屏的。但刻板印象必须要向现实屈服。

    当电视频道审查越来越严,限古令、限娱令喧嚣尘上,眼见着大屏内容越来越保守,小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先是由于限古令无法在卫视播出的大制作网剧来到了视频平台。

    2018年之前,大多网剧的审查流程,依旧是平台自审,内容表达的宽松,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题材的保护伞。

    口碑在逐渐积累,前期网剧在新题材上的探索刷新着观众观感,到了2018年底****发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彻底介入网剧监管,网剧的影响力已然能和电视剧平分秋色。

    电视台播不了的盗墓、灵异,以及尺度大的悬疑,成了网剧巩固口碑的类型。

    在此过程中,张一山靠网剧顺利从童星转型青年演员,潘越明靠《白夜追凶》重回大众视野,易阳玺出现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四字弟弟的演员生涯开了个好头。

    向实力派迈进的年轻演员选择用网剧正名,过气明星也在这个场域尝试翻身。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巅峰学霸 混沌天帝诀 大国军垦 大医无疆 牧者密续 1987我的年代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讨逆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文豪1978 重回1982小渔村 男神,你人设崩了! 重燃青葱时代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修罗剑神 1979黄金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神州战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最多阅读 捞尸人 漂亮朋友 好运时间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覆水满杯 雪意和五点钟 斗爱之冠 忤逆本能 蜜桃甜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盖世神医 仵作惊华 火焰戎装 藏夏 悍将 人人都爱女主角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